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7: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21:37
1.优异种质资源的应用促进了新品种的选育与更新
中国近50年育成了陆地棉品种435个,海岛棉品种26个,进行了5次品种更新。每次品种的更新都离不开岱字棉15、斯字棉2B等优异种质的参与。如近20年年种植面积超过33万hm2以上的13个品种,经过对它们的系谱分析,有12个品种是由23个优异种质合成的,23个优异种质中有8个含岱字棉15的“血缘”,4个含斯字棉2B的“血缘”。
2.植棉新技术的推广保证了优良品种增产潜力的发挥
育苗移栽、地膜覆盖两项增产显著的栽培新技术,已在中国不同的生态区应用推广,平均增产为14%~30%。此外,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化学*等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保证了中国棉花单产稳定提高和新品种增产潜力的发挥。
近20年年种植面积超过33万hm2以上的品种及系谱
3.棉区的转移和基地县的建设增加了商品棉的比率
近年,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3个棉区合计棉田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9%以上。华南棉区已演变为零星棉区和棉花冬季南繁、南育基地。北部的特早熟棉区因热量条件差,高温期短,秋季降温过快,致使棉花霜后花比例大,产量低而不稳,已由20世纪50年代占全国植棉面积10%,到90年代降低为1%以下。新形成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西北内陆(新疆)“三足鼎立”的格局,国家还在宜棉区先后建立了260个优质棉基地县,促使了棉田面积向优质棉基地县集中。据统计,优质棉基地县的棉田面积占全国的66.1%,但总产量占全国的74.5%,单产高于全国平均的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