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0 07: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15:36
有人说 第一, 让孩子发现爱,并给予他爱的机会。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这样在集体生活中,没有人让他(她)了,必然会感到不顺心,难免就与同学闹矛盾了。所以在家中,一定要让孩子发现爱,并给予孩子爱的机会。比如妈妈早起为孩子准备早点时,可以对孩子说:“今天妈妈还没有睡醒呢就早起了,为的是谁呀?”有意识地让孩子体会到母亲的辛劳。下班后,就可以让孩子帮忙给父母倒杯茶水、捶捶背等,并用夸张的话语来表扬孩子,激励孩子把爱的表达继续下去。其实,对孩子来说,给予别人爱,别人能理解并接受,比他们廉价地接受大人的爱要快乐无数倍。 第二,鼓励孩子真诚地赞美别人,感谢别人。 每一个人都从心底里有被人肯定、被人赏识的渴望。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及时地发现身边每一个同学的长处,并真诚地赞美他们。此外还要积极地发现同学们对自己的点点滴滴的关爱,并说上几句感谢的话语。这些友善的小火花就如与同学相处中的润滑剂,一定能起到增进友谊、化干戈为玉帛的良好作用的。这里还有个小秘诀,家长应告诉孩子微笑是与大家相处中最好的通行证。每天要面带微笑,以一种宽容、欣赏的心态来与同学相处。家长每天可以给孩子三问:你对大家微笑了吗?你对帮助了你的同学表示感谢了吗?你真诚地赞美别人了吗?久而久之,这样的习惯会融入孩子的血脉,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引导孩子尊重别人的意见,学会换位思考。 家长应引导孩子,要与大家和睦相处,就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换个角度去想一想。这样将心比心,就会发现别人的着眼点,并诚心地与人合作了。当别人的意见与自己不一致时,不要一开始就否定,而应该先考虑别人意见中合理的地方,从大家都赞同的地方开始,气氛就能缓和融洽了。说话时,应尽量把句号变为问号,比如写黑板报时可与同学商量:“我们这篇文章采用这个标题,好吗?”等等,对方感到的是一种尊重,矛盾就不容易产生了。孩子学会与人合作的几种方法 1. 多安排孩子与同龄人在一起。 因为同龄人的一举一动是最能与孩子产生共鸣的。 父母要利用这一点, 尽量创造 条件,让孩子与同龄人相处。即使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父母也要搞清情况,尽量 少加以干涉, 因为孩子们之间的冲突, 父母处理再好, 也不如孩子自己解决的好。 几次吵架之后, 孩子们相互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开始快乐 地玩到一起了。 2. 鼓励孩子参加特定团体。 孩子 7-8 岁以后, 应该鼓励他们尽可能参加各种类型的团体。 父母也许希望孩子 参加比较大的团体, 那些被同伴拒绝的孩子在这些团体里很少成功, 仍然不能被 团体接受。但是,他们却更容易与范围比较窄的团体融为一体,如以某项技能、 兴趣爱好、 交流指南、 社会服务等为基础的特定团体等。 这些有主题的团体成员 在个性、 兴趣和社会技能方面更有可能更加相近, 因而孩子们更容易欢乐融洽地 相处。 3. 自己加入团体,给孩子做个榜样。 父母永远无法过高估计自己作为榜样的力量以及对孩子所能产生的影响。 如果父 母自己消极对待各种*活动,那么就该好好考虑参加活动对自己和孩子的好 处。 孩子会看出他的父亲或母亲的态度, 而这点对他会产生很大影响。 如果父亲 喜欢垒球运动, 经常穿着运动衫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并且带着孩子一起参加, 孩 子肯定会受到感染。相反,如果父亲勉强加入了“父母 - 老师协会”,每次开会 都抱怨不停, 并且嘲笑其他孩子的父母如何无知, 那么孩子不可避免地会对协会 产生负面印象。 4. 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从孩子抓起。 家中来了客人, 教孩子如何礼貌待客, 什么 是彬彬有礼; 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 父母应该爱屋及乌, 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交往 条件,比如聚会、郊游、生日活动等。当然父母更要指导孩子如何择友、交友, 在交往中要真诚、坦荡、磊落、大方、不卑不不亢。父母要教孩子在客人面前学 会介绍自己,如让孩子用乐器表演一首曲子,唱一首歌,画一幅画;孩子得到客 人的表扬,会增强自信心,会心情愉快,下次在客人面前就会主动些,慢慢就不 会害怕见生人或在生人面前害羞了。 5. 鼓励孩子与人交往。 孩子的交往活动, 是父母不可忽视的内容。 如果缺乏同龄伙伴, 那么这样的孩子 就会缺乏集体主义的意识,步入社会后也会无所适从,或是不尊重他人,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