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9 19: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1 00:34
在唐朝天宝年间,太子詹事兼苏州别驾林披从北螺村迁居澄渚,他的第六子林蕴与兄弟林藻在此地的澄渚草堂埔共同创建了一座书堂,用作学术研究和修身养性的场所,他们与当地名士欧阳詹等人在此切磋学问,勤奋攻读,使得澄渚书堂成为了福建地区的第一所私人学校。
林披在州务上十年,勤政爱民,品德高尚。他卸任后,致力于教育和人才培养,以诗书传承家风。林披共有九子,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蔇,个个才德兼备。他们的家族在学术和人品方面声名远播,被称为“九牧林家”,林披成为这一家族的开基祖先。林披、林韬(阙下林祖)和林昌(游洋—雾峰林祖)去世后,合葬在澄渚后垄,墓地名为“三台拱曜”,墓前有林蕴撰写的《睦州刺史府君神道碑铭》,该碑在唐敬宗宝历年间立石,后因黄巢起义而毁坏。
九牧祖祠起初是为林披及其兄弟们祭奠的墓祠,由明万历时期的知府林鸣盛和林及祖主持重建,祠内设有睦州(披公)和九侯(九牧兄弟)的画像。到了清同治十二年,韬、披、昌后裔三房共同出资追祀万宠,并将韬、昌也纳入祭祀。祠堂前立有清代重修碑记。历经百年沧桑,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祖祠已破败不堪。1986年,乌石族人与莆林热心人士发起修复倡议,得到了广东宗亲的慷慨支持。1990年,祠堂和东侧里社得以修复,重新焕发生机。
闽中望族莆田九牧林氏,源远流长。东晋初年晋安林始祖禄公入闽,传十世隋右丞林茂,由晋安迁居莆田北螺村。又五世而至万宠,唐开元间任高平太守,生三子:韬、披、昌。韬公之孙攒,唐德宗立双阙以旌表其孝,时号"阙下林家"。披公唐天宝间授太子詹事,赠睦州刺史,由北螺迁居澄渚乌石(今析出属西天尾镇龙山村),生九子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茛、皆官刺史,世称"九牧林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1 00:32
在唐朝天宝年间,太子詹事兼苏州别驾林披从北螺村迁居澄渚,他的第六子林蕴与兄弟林藻在此地的澄渚草堂埔共同创建了一座书堂,用作学术研究和修身养性的场所,他们与当地名士欧阳詹等人在此切磋学问,勤奋攻读,使得澄渚书堂成为了福建地区的第一所私人学校。
林披在州务上十年,勤政爱民,品德高尚。他卸任后,致力于教育和人才培养,以诗书传承家风。林披共有九子,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蔇,个个才德兼备。他们的家族在学术和人品方面声名远播,被称为“九牧林家”,林披成为这一家族的开基祖先。林披、林韬(阙下林祖)和林昌(游洋—雾峰林祖)去世后,合葬在澄渚后垄,墓地名为“三台拱曜”,墓前有林蕴撰写的《睦州刺史府君神道碑铭》,该碑在唐敬宗宝历年间立石,后因黄巢起义而毁坏。
九牧祖祠起初是为林披及其兄弟们祭奠的墓祠,由明万历时期的知府林鸣盛和林及祖主持重建,祠内设有睦州(披公)和九侯(九牧兄弟)的画像。到了清同治十二年,韬、披、昌后裔三房共同出资追祀万宠,并将韬、昌也纳入祭祀。祠堂前立有清代重修碑记。历经百年沧桑,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祖祠已破败不堪。1986年,乌石族人与莆林热心人士发起修复倡议,得到了广东宗亲的慷慨支持。1990年,祠堂和东侧里社得以修复,重新焕发生机。
闽中望族莆田九牧林氏,源远流长。东晋初年晋安林始祖禄公入闽,传十世隋右丞林茂,由晋安迁居莆田北螺村。又五世而至万宠,唐开元间任高平太守,生三子:韬、披、昌。韬公之孙攒,唐德宗立双阙以旌表其孝,时号"阙下林家"。披公唐天宝间授太子詹事,赠睦州刺史,由北螺迁居澄渚乌石(今析出属西天尾镇龙山村),生九子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茛、皆官刺史,世称"九牧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