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0 00: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天前
1、什么是排斥反应?
机体对内外的各种致病因子有着非常完善的防御机制,其中对外来物如细菌、病毒、异物等异己成分的重要作用,就是攻击、破坏、清除,正常情况下,这对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然而肝移植后,供肝作为一种异物被机体识别,并将动员机体的免疫系统发起针对移植物的攻击、破坏和清除,这就是排斥反应。
这时的排斥反应对机体而言就成了破坏性的。一旦发生排斥反应,移植肝将会受到损伤,严重时会导致移植肝功能的丧失,危及生命安全。
2、排斥反应有哪几类
根据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和机制的不同可以将排斥反应分两种: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多发生在术后
一周到6个月内,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血压增高、肝功能恶化、移植肝区不适等。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急性排斥反应已经不是很典型了,可以以较轻的形式出现。若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此类排斥反应多可逆转。对急性排斥反应,大多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或抗淋巴细胞抗体治疗。
慢性排斥
慢性排斥发生过程缓慢,一般发生于术后6个月以后,呈渐进性加重,肝功能逐渐恶化,一般呈不可逆转性改变,是移植后期移植肝丧失功能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患者长期健康存活的主要原因。对慢性排斥反应目前尚无肯定的有效治疗方法,多数移植医生认为,急性排斥反应的降低,可以有效的延缓或降低慢性排斥的发生率。
3、如何防止排斥?
在人类的器官移植中,术后机体对外来器官的排斥作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为使新器官在新的环境下生存,将排斥反应降低到最低,临床上需要用免疫抑制剂来帮助新器官适应新的环境。免疫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是使机体对外来物的排斥作用降低到较低的水平,以使二者和平共处,但由于机体免疫力的降低,细菌病毒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就会增高。
4、认识免疫抑制剂
终生服用的基础免疫抑制剂:
普乐可复
普乐可复是日本藤泽制药公司于1982年从土壤真菌的肉汤培养基中提取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极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其免疫抑制效果约为环孢素的10-100倍。普乐可复既能预防排斥反应,也可以治疗排斥反应。近年的临床应用表明,普乐可复在器官移植中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免疫抑制剂。与CsA相比,在控制排斥反应、维持移植物功能、提高病人生存率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且有低感染率及对激素无依赖性的特点。其毒副作用主要有肾毒性、神经毒性、肿瘤、感染、过敏反应、高血压及高血糖等。
常用的其他辅助性免疫抑制剂
激素类
器官移植最常用的有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等,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仍是首选的急性排斥反应治疗措施。强的松与普乐可复联合应用,在预防排斥反应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长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常见副作用有:水、盐、糖、蛋白质和脂肪等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性肥胖、痤疮、多毛、高血压和尿糖等,停药后可以缓解;诱发或加重感染;伤口延期愈合、诱发消化道溃疡致出血;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生长发育;诱发白内障;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导致神经精神症状如欣快、激动、失眠等;反跳现象和停药症状,长期用药症状基本控制后,如果突然停药或减量太快原有症状可迅速出现或加重。临床上通过缓慢减量逐渐停药以防止反跳。
霉酚酸酯(骁悉)
霉酚酸酯能通过控制细胞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抑制抗体的形成,能明显延长移植物的存活。其毒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胃炎等,有时也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感染、肿瘤等。发生排斥反应时使用的药物
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抗淋巴细胞抗体是指淋巴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对应抗体,抗淋巴细胞抗体在免疫抑制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用于移植后或者排斥反应的时候短时间应用。
单克隆抗体
OKT3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同种异体肝移植等器官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