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9 22: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22:09
凤鼻头文化与大陆福建昙石山遗址的文物在第二期类型阶段展现出高度相似性,证明了两者在这一阶段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昙石山遗址上层文化以贝丘为显著特征,所含陶片的色泽和质地与凤鼻头遗址中的陶片相匹配,这一相似性在出土的黑皮磨光陶上也得到了体现,两者几乎完美契合。通过对昙石山中层文化和凤鼻头贝丘第三、四层文化进行碳-14年代测定,发现它们的年代大致吻合,这表明公元前1500年以来的一至二千年间,台湾海峡是昙石山与凤鼻头贝丘一类文化的交汇点。
这一文化交汇不仅局限于台湾海峡,还涉及到更广泛的文化交流与融合。青浦崧泽、杭县良渚、海丰菝仔园和殷商时代的清江吴城等原始文化的参与,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文化舞台的内涵。在凤鼻头文化陶器上出现的“|、+、X、 ”等刻纹符号,也在上述各处遗址中广泛发现,这表明这些符号是这一时期文化共通的特征之一,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融合的象征。
凤鼻头文化分布于台湾中南部海岸与河谷地区,其流动年代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1600年左右。由于各个时期的文化特征均出现于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遗址,故称凤鼻头文化。就类型而言,这一文化在时间上可分三期:自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左右为第一期,自公元前1500年左右至公元初年为第二期,自公元初年至十六、七世纪汉文化大量传入为第三期。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都呈现着鲜明的大陆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