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孙子兵法等 ),运用现代的某个军事问题举例说明呀,谢谢_百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0 00:3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9:07
中华武德文化源远流长,初萌于炎黄氏族的融合,文明奠基于孙武。《孙子兵法》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闪烁着中华民族伦理智慧的光辉,对现代世界文明有其重要的价值,有待于我们开发利用。从现代世界文明进步的总趋势的视角来看,开发《孙子兵法》道德资源的价值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国防安国战略的时代昭示
“安国”是《孙子兵法》的伦理大旨。“五事七计”是其安国之大经。欲安国就不能不重视养兵用战,孙子在其兵法首篇首句即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与《管子》的“兵者尊主安国之经也”是一脉相承的。“兵”是“安国”的手段;“安国”是“兵”之目的,是最终的价值目标。所以,“安国”之日,也就是军人价值实现之时;“安国”是衡量军人价值的最高原则和最终标准。
那么,如何运用“兵”之手段实现“安国”之目的呢?孙子的“五事七计”说提出了一个大国防安国战略的思路。所谓“庙算”,就是要求战争的指导者把“五事七计”作为一个系统和整体,进而对“己”“彼”双方进行充分的理性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作到“知彼知己”,而后才能确定战与不战。可见,战与不战,出于“安国”;多胜少胜,定于对“五事七计”的“庙算”。但是,“五事七计”作为“庙算”的主要内容,它首先是客观的,是存在的事实。因为只有作为这样的事实存在,才能进入“庙算”的视野,成为“庙算”的对象,进而对其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由此可见,创造出优于“彼”方的“五事七计”的客观存在,是赢得兵争之“胜”、从而实现“安国”的基本保障。
军事力量既是综合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以综合国力为基础。孙子“五事七计”的“庙算”,实质上是对综合国力的估量。“五事七计”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人才、民意、天时、地利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即物质要素与精神要素。因此要安邦定国,就要重视物质力和精神力的开发、建设和积累,创造出走在时代前列的综合国力;否则,综合国力落后就会被动挨打。孙子“五事七计”的“庙算”说揭示了一条具有现代价值意义的“安国”之道:这就是把国家的综合国力搞上去。由于这一安国之道超越了狭义上的军事安国观念,所以可称之为大国防安国主义。
大国防安国主义的道德内涵,即是大国防爱国主义,它所蕴含的现代价值意义就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安国”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为提高综合国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一个欲立于不败之地的国家和民族,就应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之都处于时代的领先地位。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激烈竞争的世界。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致力于发展本国本民族的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但是,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多极化发展趋势,使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发展被限定在一体化的范围内,而且越来越受到一体化的制约。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一体化的范围内发展自身,就必然要为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作出一定贡献和牺牲,不管它是否愿意这样做或者是否认识到这一点,都是无所谓的。企图靠抢占、牺牲别国的经济发展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指导思想和行为,是注定要受到惩罚的。因为它国的稳定、发展无疑是本国稳定、发展的一个条件。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理应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作出更多的贡献和牺牲,否则它的发展就要受到限制。总之,当代的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在激烈的世界竞争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实现的,只有顺应“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的时代潮流,才能更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从而达到“安国”之目的。
从精神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国力,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安国”支柱。当代世界又是一个多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激荡的世界。如果一个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和民族,不能在碰撞、激荡中保持自身的优势,即使经济搞上去了,也难免要在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被打败。经济的、军事的侵略会威胁一个国家的安全,精神文化上的侵略也会威胁一个国家的安全,甚至比经济的军事的侵略更危险。所以,坚持大国防爱国主义战略,就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筑牢民族的精神防线,防止精神侵略,抵制精神污染,在开放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保持民族精神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此举应当成为大国防安国方略的重要内容。
军事领域往往是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最激烈最敏感的领域。欲“安国”就不能不重视军事斗争。孙子-
的“兵者,国之大事”说,在当代仍然具有普遍的真理意义和价值意义。当今世界,是一个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界。新的科技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高科技正广泛渗透于战斗力诸要素之中,对战斗力的生成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而且引发了军事领域一系列惊涛拍岸的革命性变化。因此,抢占军事高科技的制高点,成为国际军事斗争的最高手段。如果说军事斗争是“安国”之大事,那么,发展军事高新技术,则是“安国”之大事中的重中之重。高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必然会大大加重战争带来的灾难。《孙子兵法·军争篇》中所谓的“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意在说明“利”与“危”是相伴而生的。为争利而穷兵黩武,最终导致自身灭亡的国家与民族,在世界史上并不少见。
中华武德文化史上有两句古语,一是“忘战必危”,二是“好战必亡”。尤其是在环球相对“变小”、战争的破坏力愈来愈大的当今世界,“安国”与安国际社会融为一体,安己之国与安人之国相辅相成,国际社会的安全度以每个国家的安全系数为条件。因此,孙子“军争为危”命题的真理性,越来越具有普遍的、现实的意义,应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
应当看到,在高技术战争的烽火台上,一只蝴蝶煽动起来的火星,有可能引发全球性的灾难;但是,完全可以预见,灭亡的首先是它自己。当代中国的军事“安国”之策,就是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因此,适应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化,重视“科技强军”,加强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提高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则是实现“安国”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更多贡献在道义上的责任和使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9:11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正在彻底改变人类战争的面貌。新军事变革的本质特征有三个:一、新军事变革是认知领域的革命,“软战力”的地位空前提高。二、新军事变革将促使东西方军事文化走向融合,东方智慧备受重视。三、新军事变革的深层是军事哲学的革命,当新的科学方法得到普遍运用时方能有成功的变革。基于此,我们对未来战争的认识才能更接近客观真实,对孙子谋略思想的现代价值才能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估。
充分认识孙子谋略思想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价值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接连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不断强化着人们这样一个认识:技术的因素对于战争的胜利更加重要,填补技术上的“时代差”,是实现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基础,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关键所在。
人们的认识在发展中,当所形成的共识像潮水般涌到一个方向时,就容易出现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重技术,轻人文。
有一说法,打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谋略就如同“老鼠给猫脖子上挂铃铛”一样,是无法实现的主意。
说是有一窝老鼠,讨论如何对付猫的办法。大家七嘴八舌,讨论的很热烈,经过比较优选,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给猫脖子上挂个铃铛。这样,猫走到哪里,铃铛响到哪里,大家就可以根据铃声来躲避猫了。主意非常好,可是,谁去挂呢?一窝老鼠都哑口无言了。
为了打赢新的战争,必须发展我们的高技术,这是没有争议的共识。问题在于,我们是不是还需要坚持思想与技术齐飞,孙子谋略思想还有没有意义?
深谙《孙子兵法》的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说:“军事智谋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要有能力区别哪些是能够办到的,哪些是不能够办到的”。
关于“老鼠怎样给猫脖子上挂铃铛”的争论,我在《大谋略与新军事变革》一书中提到过,并且引用毛主席如何让猫吃辣椒的故事,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一些读者在给我的来信中,也提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读者的来信可以看出,若用西方对策论的思路,无法解答这道难题。若用孙子的谋略思想,则可以找到合理的答案。这里需要弄清西方对策论与孙子谋略思想在思路上的差异。
一般说,西方对策论是一种“以力取胜”的理论,以理想“局中人”,即对抗双方都不会犯错误,作为按“最大最小原则”进行决策的前提。与西方对策论不同,孙子谋略思想包含有制造和利用信息,来影响和控制对方决策活动的特殊手段和方法;因势利导,诱使对方采用可以使我方获利最大的策略。
从对策论的角度看,猫是老鼠的克星,老鼠是无法给猫脖子上挂铃铛的。按照孙子谋略思想,老鼠可以设法诱使猫自己戴铃铛。实际上,美军在新军事变革中,借鉴《孙子兵法》,进行理论创新,已经超出了对策论的狭隘眼界。他们在“基于效果作战”理论中强调:“战争的目的是迫使敌人按照符合我的战略利益的方式行事”,并且“能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达成上述目的”。这几乎是孙子谋略思想的翻版。
一次,我去某军事院校讲课,有位同学提问,打非接触精确战,孙子谋略思想的作用是什么?我说,孙子谋略思想不可能提高导弹的精确度,这一点必须承认。但是,孙子谋略思想可以帮助指挥员提高作战指导思想的正确性。战争不只是个打得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打得对,得天时,得地利,得人和;不只要追求军事效益,更要讲政治效益。那种赢得了战役失去了战略,赢得了战争失去了政略的教训,是战争指导上应当汲取的。非接触精确战,并非是不讲战略战术的作战,并非可以不要谋略的作战。精确性不可少,这是技术问题;正确性更重要,这是战略战术问题、是谋略问题。上兵伐谋,胜于无形,以谋略为内核的作战思想、战略战术,才是信息化战场的灵魂。
战国时期的惠子,曾讥讽庄子说,你的学问太大了,大得像个大葫芦,以致既不能用来炒菜吃,也不能锯开作瓢用。大得像个大椿树,致使木匠无法把它伐倒做家具用。庄子说,我的这个“葫芦”,本来就不是用来炒菜吃的,也不是用来当瓢用的,是用来作舟船,帮助人们渡江河湖海用的;我的这棵“椿树”,也不是供木匠用来做家具的,是供后人乘凉用的。
如何评价孙子谋略思想在今天的价值,庄子和惠子的对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信息化战争仍然奉行“诡道逻辑”
孙子谋略思想之所以跨越时空,历经沧桑,至今仍熠熠生辉,是因为它揭示出的战争的一般规律、基本特性是不变的。“兵者,诡道也”,就是孙子对战争一般规律、基本特性的重要发现之一。只要战争是人类的竞争对抗活动,就一定要奉行“诡道”;只要战争奉行“诡道”,谋略就不会退出战场。
近几年来,描述战争变革的新概念和新理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生出。信息战、太空战、网络中心战、结构破坏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等,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从发展的趋势看,将来还可能出现无人化战场、机器人战争、纳米战争等。总之,飞速发展的新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光明时,也投下了阴影。新军事变革将持续发生,战争也必将随之持续花样翻新。战争方式、样式、乃至形态虽然不断变化,但始终是人类最高形式的竞争对抗活动,必然奉行“诡道”,而不是“正道”。
什么叫“诡道”,历代注释家各抒己见,我认为最能反映孙子谋略思想本质的说法是:“诡道者,不守常也”。非常规、非常法、非程序、非本本;不断超越他人,也不断超越自己;没有规则即孙子谋略思想的规则,不依成法就是孙子谋略思想之法。“诡道”是科学,因为它反映了人与人竞争对抗活动的一般规律;“诡道”又是艺术,因为它包含有诸多“存乎一心”的东西。科学的本质在于创造,只有在逻辑推演中发现矛盾,新的科学创造才可能发生。艺术的功力是超越现有的局限,头脑的判断能够洞察侦察技术发现不了的层面。美军就非对称作战有多种解释,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种解释是:不让对手按照平时受训的方式作战,使对手无法运用熟悉的条令条例、战术技术和作战程序,迫使对手不断地被动做出错误反应。实质上,就是把对手拉到不知所措的“诡道场”上来搏斗。
“不守常”的实质是“变”,“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的保持弹性、韧性和灵敏性,保持高效的快速反应能力。变在战时,功在平时。在战争准备过程中,如何“练常法,学变法”,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目前,我军正在探讨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不少同志还把它当作一种模式,尽管称之为新模式,一旦成为模式,就固定不变了。这还是以工业时代的观念,来解读信息时代的战争。依我看,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一个应变无穷的魔方。随机应变虽是一个指挥思想,但要以军队的结构方式作基础。农业时代的战争,实行步骑兵作战,灵活性高,整体威力不足;工业时代的战争,实行诸军兵种协同作战,整体威力很高,灵活性降低;信息时代的战争,实行一体化联合作战,将把整体威力和灵活性统一起来。灵活性愈强的军队,应变力则愈高。孙子把具有灵活性的部队比作“常山之蛇”,毛主席曾把我党领导的聚散灵活的武装组织进行的游击战比作“渔人撒网”。信息时代的一体化军队,更像是“千手千眼佛”,而不是失去应变力的“恐龙”。
“变”的核心是“奇正”。善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用奇”和突然性,是历代兵家所惯用的制胜法宝。“用奇”,即巧妙运用信息,影响敌方决策,以求用最少的资源支出,达到最大的冲击效应。在孙子时代,“奇正”主要指阵势的变化。从步骑兵时代、火器时代,到前机械化战争时代,实行平面线式作战,“用奇”,主要是从时间和空间上达成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信息时代,战争表现为体系对抗、系统对抗,“用奇”,主要是技术出奇和对新的作战方式、样式的不断创新。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一次一个新样式,每一次都能引出世人一片惊叹,这正是“用奇”的效果。
“用奇”离不开“示形”。兵以诈立,诈之用重在示假隐真。《孙子兵法》在“计篇”中提出的“十二诡道”,都是讲“示形”。美军曾把信息战分为战略信息战和战场信息战两类。战场信息战包括:心理战、情报战、宣传战、战场伪装,指挥控制战。战场伪装,就是现代的“示形”。其他几种作战,也都包含有“示形”,离不开“示形”。所以说,“示形”是孙子“战胜策”中最常见的形式。在前苏军总参谋长弗·尼·洛博夫大将著的《战争中的谋略》一书中,对军事谋略定义为“隐蔽性和迷惑敌人的理论与实践”,也是强调“示形”、“用诈”。
谋略创造需要“知彼”,谋略运用需要让“彼知”。信息化战争的特点之一是“信道”增多,“战场透明”。这为谋略的运用带来了阻力,也为谋略的运用创造了条件。
在“透明化战场”上,“示形”、“用诈”需要走出传统,需要和高技术结合。《孙子兵法》给我们提供的是思路,不是现成的答案,丰富多彩的答案只能在实践中去开发。
保持主体意识是“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前提
用兵作战,重要的是争夺主动权,占敌先机。有了主动权,才有行动自由权。无论昨天的战争、今天的战争,还是明天的战争,主动权都是军队的命脉。
在新军事变革中,人们基于原来的“制海权”、“制空权”,又提出“制信息权”、“制天权”、“制电磁权”等制权学说,都是为了掌握战场主动权。有了主动权,方能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
争夺主动权,表现在作战实践中,深植于指挥员的思想观念中。大凡谋略创造,不只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意志、一种精神状态。只有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智慧才能焕发出来,潜智潜能方可被激活。性格决定命运,将帅的性格决定一支军队的命运。孙子论将,强调“五德”、警示“五危”,足见为将之道,重在性格陶冶。军事谋略的运用,贵在有很强的主体意识,以主体性争取主动权。不是适应潮流,而是引导潮流;不是适应战场,而是创造战场;不是适应对手去行动,而是诱导对手服从我的行动。孙子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这些妙语连珠的精彩论述,都是主体性的表现。《孙子兵法》适应了当时吴国崛起、争强图霸之势。全书十三篇,处处透射出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立于不败之地、主导战场的气势,一种积极进取、争夺主动的胆略。有了这种精神、境界、气势和胆略,方可有大手笔的超常之举,开先河之作。同样,我们学习《孙子兵法》,研究孙子谋略思想,不可拘泥于摘章引句,生搬硬套。重要的是借孙子谋略思想的“天火”,点燃我们创新的烈焰。
有了主体意识,才会有创造力;有了主体意识,才可能去积极争夺主动权,力求按照我的“游戏规则”主导战场。世界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失败者最惨痛的教训是:从战争一开始就摆出一付被动挨打的架式。这固然与他们没有“长拳”和信息战能力,力量相差太悬殊有关,但战争指导上失去主体意识,被动防守的作战筹划思路,即外电评论的“藏着等”战略,也是其重要原因。
在战争中,处于弱势一方要想摆脱被动,就不能跟着强者的“游戏规则”转。“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些兵家名言,核心思想是坚持主体性原则———不要让对手牵住自己的鼻子走,要设法去牵对手的牛鼻子;设法调动敌人,不被敌人所调动。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争哲学已经由以往的“大吃小”,变为“快吃慢”。发现即摧毁,首战即决战。因此,战场上的主动权,需要在军事斗争准备中去寻找;有利于我的非对称作战,需要在军队建设和军事科研中去创造。胜兵先胜而后求胜,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就是说,“打得赢”取决于“建的好”,“备的周”。这也是孙子谋略思想中主体性原则所强调的。未来战场上的主动权,存在于成功的军事变革之中:成功的军事变革,也要有主体意识,坚持主体性原则,始终注意保持和创造自己的特色,力戒邯郸学步,胶柱鼓瑟。在借鉴先行者的成功经验时,又能防止他们的“战略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