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务正业”的格美酒店遭遇业绩“滑铁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9 17: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8:01
格林酒店集团在2023年的财报显示,其全年营收为16.27亿元,同比增长73.7%,净利润为2.66亿元,同比增长169.54%。然而,从门店数量来看,格林酒店的颓势逐渐显现。2022年门店总数为4059家,2023年底门店总数为4238家,仅增长179家。主力品牌格林豪泰酒店出现门店数量下滑,从2226家减少到2220家。餐饮门店数量在2023年大幅下滑,从2022年的261家减少为194家,其中大娘水饺门店数量曾经达到450家,但如今却急剧下滑。大娘水饺在近几年因为消费者普遍反应的价高质次,导致市场规模迅速萎缩。餐饮品牌的轻资产化方向也未能阻止门店数量的减少,租赁和自营门店从121家减少到42家,特许门店从140家增加到152家。餐饮门店布局城市从64个减少至53个。
格林酒店的困境不仅仅体现在门店数量上,其在质量发展方面也开始出现裂痕。中档品牌增长乏力,门店数量维持在200家左右,中高端板块门店占总规模仅有10%左右。经济型酒店板块的优势逐步萎靡,数量出现下降,中高端产品发展受阻和更低端产品的发展,进一步压缩了格林酒店集团未来的生存空间。在国内酒店集团上市公司体系内,格林酒店集团开始被其他集团拉开很大的距离,无论是从营收、利润率、平均客房数、平均房价、rvp等核心数据,都远远落后于其他上市集团。
格林酒店集团曾经是经济型酒店黄金时期比较有竞争力的产品,特别是其主打下沉市场,依靠灵活的*快速成长起来。在一段时期内,格林酒店集团成功跻身国内酒店集团前五强,并且在2018年3月成功登录纽交所,成为国内继如家、汉庭、七天之后第四个登录美股的国内连锁酒店品牌。然而,格林酒店集团上市发行价达到每股14美元,市值近100亿人民币,但六年后的今天,格林股价在3美元上下徘徊,市值在20亿人民币出头,市值相比上市时已经萎缩了近80%。
格林酒店集团的创始人徐曙光,美籍华人,早年在美国做房地产。后来赶上国内经济型连锁酒店发展的黄金期,创建了格林豪泰品牌,并在一段时期内成为国内经济型酒店品牌里的头部品牌之一。在上市前后,格林酒店集团开启了多品牌化策略,先后推出格林东方、格美等中档品牌,并在oyo酒店在国内发展期间,格美发展贝壳、格林联盟等轻加盟品牌。依靠这些门店数量,在一定周期内,格林酒店集团跻身国内酒店集团前五强。
格林酒店集团在上市之后,开始了跨界收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娘水饺的收购。格林酒店集团在2017年4月开始走下坡路时,接盘了大娘水饺,并在2022年从控股股东格林豪泰连锁酒店管理集团手中收购了大娘水饺所有股份。此外,格林酒店集团还参与了鹿港小镇、家有好面、避风塘、蜀江烤鱼、重庆老灶火锅、巴贝拉、御蒸笼等餐饮品牌的投资。同时,格林酒店集团在2021年与湖北中青国际旅游集团签约,成立格美中国文旅康养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拟投资40亿元建设中国文旅康养产业集群。然而,这些投资似乎并未带来预期的成果。
面对困境,格林酒店集团管理层正在与中金资本商量潜在的私有化方案,双方可能以高于格林酒店目前股价30%的溢价收购格林酒店的股票,从而实现将格林酒店从纽约交易所私有化退市的目标。这也许就能解释格林酒店集团在2022年将大娘水饺等业务从母公司打包卖给上市公司的原因。另一方面,格林酒店集团的股权过度集中以及热衷多元投资的策略可能并不符合投资者的期望。在经济型酒店为主导的格美,已然失去了先发优势,多品牌化中高端布局失败后,单独依靠经济型领域的数量增长,已难有更好的契机。格林酒店集团给行业人的认知是属于寡头治下,在一人绝对控股而无其他股东的明显参与下,更显得企业犹如家族或个人企业倾向化。虽然格林酒店集团是上市公司,但家长制的管理与透明度较低的现状让行业人存在敬而远之的现象。高层管理者的一极化,格美在外部很难看到除了徐曙光本人,还有其他明星高管的出现。对于格林酒店集团来说,专注和经营酒店产业才是关键,而探索多元化产业可能会分散其资源和精力,对品牌未来造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