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读懂热点“铜死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9 16: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4:31
重金属离子在人体内是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其不足或过量可能导致细胞死亡,如铁和铜。铜死亡(Cuproptosis)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独特方式,由Peter Tsvetkov于2022年提出,其过程涉及铜依赖、脂酰化蛋白积累以及Fe-S簇蛋白减少。以下是铜死亡的特点和分子机制。
铜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亚铜离子(Cu+)和铜离子(Cu2+),参与多种生理反应。人们从食物中获取铜,铜以Cu2+形式存在于食物中,通过吸收和运输进入肝细胞,并通过铜蓝蛋白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铜的稳态失衡导致细胞内铜浓度升高,引发细胞损伤和铜死亡。铜离子在细胞死亡中发挥作用,包括产生大量活性氧(ROS)以引发DNA损伤和脂质过氧化、抑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并抑制细胞蛋白酶活性,以及与脂酰化蛋白结合,诱导脂酰化蛋白聚集并抑制线粒体代谢功能。
此外,铜积累与铜死亡密切相关,其过程受Ferredoxin1 (FDX1) 和 lipoic acid synthase (LIAS) 调节。铜死亡表现出一系列形态学特征,如线粒体的收缩、细胞膜的破裂、内质网损伤以及染色质破裂,这些与凋亡过程相似。
铜死亡的分子机制涉及氧化应激、芬顿反应产生ROS、*信号通路以诱导癌细胞死亡,以及干扰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正常功能。铜离子通过催化H2O2产生ROS,对细胞产生多方面损害。研究发现,铜离子可激活Cu2+并促进ROS产生,导致脱氧核苷酸耗尽和DNA合成抑制,诱导细胞停留在G1期并引发细胞死亡。铜离子还能通过增加ROS产生和激活氧化应激相关信号通路,达到杀伤细胞的目的。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蛋白质降解中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铜离子可通过不同机制干扰此系统,如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和增加泛素-蛋白相互作用来损伤癌细胞。
铜死亡的关键特征之一是在线粒体呼吸链中三羧酸循环(TCA循环)中脂酰化组分的异常寡聚化,以及Fe-S簇蛋白水平的降低。FDX1作为铜死亡的上游调节因子,通过将Cu2+还原为Cu+,促使脱氢脂酰转乙酰酶(DLAT)脂酰化,同时降低铜硫簇蛋白水平,从而引发细胞死亡。
铜死亡与多种疾病,如乳腺癌、肺癌、神经退行性疾病、威尔逊氏病、肥胖等的发生和进展相关,同时与多种心血管疾病有关。研究铜死亡在不同疾病中的潜在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推动药物研发。
当下,铜死亡相关研究活跃,铜死亡化合物库、抑制剂和螯合剂等资源可用,以助力铜死亡相关的药物研发和研究。如有兴趣,欢迎私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