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地质模型含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9 15:5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8 23:21
(一) 矿床模型的概念
矿床模型(mineral deposit model)是对某一类型矿床系统进行整理,形成的一套描述和反映其基本特征的信息集合。由于研究目的、侧重点和应用的不同,学者们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模型概念和定义。这些看似繁杂的概念实际上有着内在的关联。为了明确本书的研究和编写思路,有必要探讨矿床模型的概念。表1-1展示了国内外学者对矿床模型概念的代表性论述。
表1-1 国内外学者对矿床模型概念的表述
经验模型侧重于矿床基本特征和找矿标志的收集、筛选和系统整理,不特别强调探索这些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也被称为描述性模型。概念模型则着重将观测到的矿床特征、相关标志与成矿作用过程理性地联系起来,以确定成矿和控矿规律,故也称为理论模型。基于这两类模型,根据目的、用途和特征的不同,衍生出了众多模型和概念,如成因模型、品位-吨位模型、矿体形态模型等(详见第二章)。
在矿床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中,模型的概念并非最重要、最本质的问题。关键在于将模型研究或建模工作视为解决地质找矿实际问题的方法或思维方式。在找矿问题解决过程中,“模型”仅是中间成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需要注意的是,在中文文献中,矿床模型也被称为“矿床模式”、“成矿模式”;在物化探文献中,“异常模型”和“异常模式”也有所使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模型”与“模式”对应的英文都是“model”。只有地球化学分散“模式”对应的是“pattern”,这已属于不同的专业含义。因此,本书基本上采用“模型”这一术语和概念(引用的中文文献除外)。
(二) 矿床模型的特点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矿床模型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研究工作日益成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找矿效果日益显著。当前,矿床模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亦老亦新”:矿床模型的概念已提出半个多世纪,在地质找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际应用中,既有助于发现古老矿床,也能解释新资料,形成新认识,推出新模型,实现新突破。例如,20世纪60年代依据斑岩铜矿蚀变分带模型发现的美国卡拉马祖斑岩铜矿床,至今仍被人们称道。
2. “亦小亦大”:研究尺度上,矿床模型研究可以聚焦于具体矿床(体),也可以扩展到矿田、区域成矿带乃至全球尺度成矿域。每个类型矿床模型虽文字不多,但包含众多矿床信息,涉及不同级别成矿客体的空间关系,融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元素,具有“小模型,大视野”、“小模型,大功能”、“小模型,大信息”的特点。
3. “亦理亦工”:矿床模型既包含概念性模型和经验性模型,又结合理论性研究和实用性研究;既有成矿理论的总结,也有找矿实践的应用;既是原创性与再创性的结合,也是信息积累和认识升华的结合。因此,矿床模型是理论与经验、认识与工程(实践)、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