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9 16: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8 02:27
16世纪以前的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可以说不为过,基本与事实相符,因为这时的中国确实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然而,自从新航中开辟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开始崛起,同时伴随着中华帝国的衰落,再以天朝上国自居,就是一种盲目的自我陶醉。其实从这时起中国的大国地位渐渐失去。而清朝正好处于这从强到衰的过程之中。那么,清朝中国究竟是何时失去了区域大国地位的呢?
可以这样说,甲午战争之前的清朝中国还是远东第一大国,在欧洲列强的眼中,仍是一个有一定利用价值的东方强国。一定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两次鸦片战争惨败,中法战争虽胜但又主动议和,沙俄割走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干了这些没有丝毫尊严的事,怎么还敢说是大国强国呢?
客观地看,清朝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输给的是当时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而且是两个排名世界前二的英法联手,所以清朝中国打不过是正常的。而且当时在全世界也没哪个国家能够招架得了。当时比中国强的沙俄不也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英法联军打得大败!所以,甲午战争之前的清朝中国还是远东的第一大国,是完全可以说得过去的。
走下坡路最为明显的是1856年,也就是咸丰六年开始的。这一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被英法打败之后,为弥补战争损失,转而把扩张目标转向远东的中国,趁清*在鸦片战争中虚弱不堪之际,采取威*利诱之策,先后夺走了外东北和新疆的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英法担心沙俄在远东扩张太快有损自己的利益。同时又不想再跟沙俄直接开战,由此英法就想通过扶持区域大国,以遏制沙俄。
这样,当时的西亚中东地区的奥斯曼帝国,远东地区的清朝中国,都成了英法遏制沙俄扶持的对象。奥斯曼帝国离欧洲近,改革的时间也早。清朝一开始对改革并无兴趣,但是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刺痛朝野上下,因此也开始励精图治积极地搞起改革来。
1861年也就是咸丰十一年,清朝中国开关,兴办洋务,此时英法认为清朝可以在遏制沙俄发挥作用,就极力支持清朝。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各种武器*炮军舰基本敞开供应,帮助建立北洋水师。还卖战列舰给清朝,所以当时的扶持力度是很大的。
但是,轰轰烈烈地搞了30年洋务运动的清*,结果令英法大为失望。英法发现清朝的洋务运动大多华而不实,搞了30年,不但没有牵制沙俄的实力,还有些飘飘然,国力稍有恢复,便想以天朝上国自居。英法的扶持,是让清朝牵制沙俄,但清朝却不肯听英法的摆布,还跟沙俄打得火热。在沙俄支持阿古柏侵占新疆的问题上,李鸿章就主张不去管新疆,也不去管沙俄。沙俄后来霸占伊犁,清朝依然没有跟沙俄开战的意思,而是谈判。
这样,在甲午战争之前的清朝中国已让英法大感失望,认为清朝不会按照他们的要求牵制遏制沙俄。
然而就是在这个时候,日本明治维新成果显现,急于扩张发展,并跟沙俄有过节。于是英法转而扶持日本以对付沙俄。
当时的日本人急于寻求出路,清朝不听英法摆布,日本十分兴奋,认为他们的机会来了。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他们想要强大的唯一机会。然而,在英法看来日本比较弱小,巴掌大的小岛国,跟沙俄对抗体量不够大。
于是,英法就鼓捣日本打中国。英法就是要在实战看看日本与中国到底谁能担起遏制沙俄重任。而英法的想法正中日本人下怀,日本人认为这是他们实现民族崛起的绝佳机会。当然日本也十分清楚,如果败了,将无出岛之日。所以,日本为了这场战争赌上了身家性命,发的战争债券远远超出了日本财政能够承受的极限。
清朝最后输掉了甲午战争。英法当然马上抛弃清朝,收购日本战争债券,帮助日本稳住经济,同时施压清*接受了日本《马关条约》的苛刻条件。日本拿到了赔付的2.3亿两白银和台湾岛后,国家实力骤增,并取代了清朝,成为远东的头号强国。
面对强势的日本,清*又采取了联俄抗日的策略。英国对清*再度失望,就死心塌地地支持日本,而日本人不负英法所望,在十年后发动日俄战争中重创沙俄,以先后击败中俄两大强国的战绩进入世界强国之列。
由此看来,甲午战争之前的清朝中国是个区域强国,这是无可争辩的。而在甲午战争后,从区域强国沦落为任人宰割的国家,也让诸多国家都没有预料到的。包括日本也未成想到看似强大的清朝中国会这样的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