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9 21: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8:19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是一种因腹内压急剧上升导致腹腔内脏器水肿、体积剧增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病因包括急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等重症腹腔内感染伴感染性休克,以及腹部外伤、腹主动脉瘤破裂、腹腔内急性出血或腹膜后血肿等。此外,腹腔填塞止血术后失血性休克、肝背侧大出血腹腔填塞止血术,以及液体复苏后急性进行性内脏水肿等情况下,也可能发生ACS。
对于腹腔创伤引起的ACS,统计数据显示,失血性休克、腹腔内大出血、胰腺损伤等患者,经过大量液体扩容后,有3%的患者可能发生ACS。而大面积烧伤经大量液体输入的病例,当出现气道高压、少尿或无尿时,也应警惕ACS的发生。重症腹部外伤出血性休克或创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经过液体扩容后,可能引起全身性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导致腹膜和内脏进行性水肿。若此时强行关闭腹壁切口,将导致腹内压迅速升高,术后可能出现呼吸、循环恶化,少尿至无尿的情况,多数病例在术后10余小时内死亡。
对于感染性休克引起的ACS,其病因较为复杂,常见于重症腹部外伤并失血性休克经足量液体复苏后,以及重症胰腺炎并有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由于存在感染性全身性炎症反应(ISIR),治疗较为困难,病死率远高于失血性休克。这种情况下,腹腔室隔综合征常因多种腹内压急剧上升因素综合作用而发生,包括腹腔严重感染或外伤本身导致腹腔内脏器水肿、体积剧增,以及低血容量症、低血流灌注、内脏缺血、复苏后再灌注损伤等原因。
在临床实践中,腹腔室隔综合征常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发生,如腹内严重感染或外伤、低血容量症、低血流灌注、内脏缺血、复苏后再灌注损伤、敷料填塞止血、肠系膜静脉阻塞或暂时性门静脉阻断等。创伤、休克、重症胰腺炎、重症腹膜炎或大手术时,机体发生严重ISIR,大量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或组织间隙,导致第三间隙效应或液体扣押,液体治疗表现为显著的正平衡。在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避免血液浓缩、预防回心血量减少、心率加快、心排出量下降、HCT上升、低血压等情况下,输液量并非过多,而是ISIR作用的恶果,不能否定液体复苏的必要性。此时,腹膜和内脏水肿及腹腔积液不可避免,但从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的角度出发,输液量并非太多,高度水肿仅仅是ISIR作用的恶果。当ISIR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回复时,过多扣押的细胞外液将回吸收,液体正平衡转为负平衡,水肿迅速消退。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是腹腔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出现稳定升高并且>20mmHg(伴或不伴有腹腔灌注压(abdominal perfusion pressure,APP)≤60mmHg),同时合并有新的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