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8:2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1:29
这几年俺种蘑菇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益,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投资大,要想进一步发展有不少难题。”赵县高村乡南泥河村蘑菇种植大户常秋庆对记者说出了心里话。这个村有200多个双孢菇大棚,一个菇棚一年能挣8000多元。虽说收益不错,可菇农们也有自己的烦心事。 投资高风险大 菇农心存疑虑 南泥河村不太大,只有1500多人,2600亩地。可却有200多个双孢菇大棚。养菇大户常秋庆介绍说,南泥河村最早是从2001年开始种植双孢菇的,虽说这几年行情时好时坏,可算算总账,还是比种大田作物划算。所以现在村里不少农户都开始种蘑菇。 随后,常秋庆带记者来到他的菇棚。每座半人多高的菇棚占地近半亩,竹片搭成的架子上覆盖着厚厚的麦秸。进了菇棚之后,四趟菇床齐整整地排列着,因为刚刚收割了一茬菇,菇床上只是零星冒出刚刚萌生的双孢菇。 “种双孢菇的效益咋样?” 面对记者的问题,常秋庆开始掰着指头算起账:“一个菇棚的使用面积大概有300平方米,算上租地、买料,添置塑料薄膜、竹片,施用肥料等各项费用,一年下来,一平方米的成本怎么也得17到20块钱。” 常秋庆接着跟记者念叨:“可养菇确实不少挣,这些年农业局一直给俺们做着技术指导,管护已经不发愁了。一平方米基本都能产10多公斤菇,按现在4元/公斤的市场价计算,一年下来,一个棚能挣8000多块钱呢。比种粮食强。” “可养菇有一样比不上种粮食。”常秋庆话锋一转:“养菇的风险太大了,就拿去年来说吧,上半年一公斤还8.4元,下半年就降到了4元,好几个去年刚建了菇棚的户因为赚钱少,连拆菇棚的心都有了。”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南泥河村的养菇规模虽说不小,可也有不少烦恼。因为养菇存在重茬问题,连种两年后,不仅产量下降,菇床上还会滋生杂菌。就必须得换承包地。流动性太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南泥河村养菇业的进一步发展。 “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面对记者的疑问,常秋庆解释说:“办法倒是有,就是上菇房,一个菇房占地50平方米,高六七米,里面能安置10层菇架,只要菇房不坏,能一直使用,产量、质量都有保障。” “可菇房投资大啊!”这时,正在菇房内给双孢菇喷水的村民付美英走出来,接过话茬:“去年村里组织俺们到外地参观,人家那菇棚是好,不用来回换地,一个棚一年能养500平方米菇盘,产量也高。可上个菇房至少得5万元,俺们老百姓谁敢一下拿出这么多钱啊。而且这两年养菇的行情时好时坏,先不说能挣多少,光是成本得多长时间收回来还说不准呢。” 为促进养菇行业发展,南泥河村在去年成立了知农仓专业合作社,统一为菇农提供菇料、化肥、塑料薄膜等农资产品,并为菇农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因为养菇规模最大,常秋庆出任了合作社理事长,对于今后的发展,常秋庆说因为菇农不敢下大成本投资,今后的发展还得“走一步看一步”。 *回应 加大支持力度 促进产业发展 今年**、*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了我国今后要通过结构优化增收,继续搞好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和建设,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并鼓励支持发展“一村一品”。 同时,去年11月份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还明确规定了国家*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商业性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也是一个突破。 现如今,南泥河村的养菇户基本都掌握了各种养菇技术,每年该县农业局还会不定期向他们进行技术咨询。技术有了,可发展的步子还有待进一步跟上,常秋庆说,今后他们还是得多学习各种农业*,尽快让“利好”消息落地,成为南泥河村增收的致富利器。 记者感言 思想要解放 发展要跟上 有技术,有*。可南泥河村的菇农在发展中却还是怕,他们怕什么?怕的就是小本经营有亏损。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一个菇棚一年能挣8000多元,可不少农户却反映,自己就算外出打工,一年所挣也比在地头辛苦一年挣的多,因此不愿意务农。 虽然说“高投入,高产出”,可当记者提出还是得尽快建设菇房的建议后,不少当地农户也持谨慎态度。事实上,贪恋眼前效益,不敢放开手脚已成为制约南泥河村养菇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看来,在下一阶段的发展中,解放思想,放开手脚谋发展已成为广大农民应首先解决的问题。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1:29
原来野鸡铺附近几个村以及柏乡都有种植双孢菇的。不知近来是否还在种植。因为双孢菇产量较低。所以大部分都停止了。其实赵县种植平菇的效益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