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17: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22:46
同安封肉的来历,流传着两个有趣的说法。
相传五代后梁开平四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同安的官员为庆祝这一盛事,创制了一道菜品。这道菜将猪肉切成方形大块,配以香菇、虾米和板栗等佐料,用黄巾(黄栀子叶浸煮而成)包裹,形似大印,象征着王权的封赐,因此得名“封肉”。这道菜如今已成为了厦门乃至闽南地区的传统美食,在喜事和新房落成时必不可少。
很久以前,同安有个习俗,每逢佛祖出巡,家家户户煮咸稀饭,希望能得到神的保佑。有个贫穷的村民,变卖家当只换来一块方形三层肉。他将肉整块上色,与粥一起烹煮,肉的油光和粥的香气吸引了众人。他的成功激发了大家的创新,各家开始尝试不同的做法,最终发现用纱布包裹焖炖的方肉最受欢迎,被称作“封肉”。因“方”与“封”在闽南语中发音相同,封肉的名字便流传下来。
无论是源于王权的象征,还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同安封肉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成为了人们思乡情感的纽带和家乡美食的象征。
闽南同安区“封肉”。是将整块的肉装盆,加盖入笼蒸熟之,上桌才掀盖,所以叫作“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了“封肉”。侨胞回乡探亲时,也一定要吃这道家乡风味菜。据说,正宗同安封肉非常嫩,将筷子插在封肉上,筷子在倒下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封肉切开。当地有“海西美景看厦门,同安封肉数银祥”之说,所以,外地游客如果想吃到正宗的同安封肉,就要尝尝银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