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0 20: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4 15:11
组胺,无论是药物还是食物中毒,其潜在影响不容忽视。药物中毒时,组胺通过H1和H2受体引发一系列反应,包括皮肤潮红、眩晕、恶心、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以及低血压等,甚至可能导致荨麻疹、哮喘发作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消化道健康。在急性应激状态下,可能引起应激性溃疡和出血。
食物中毒主要源于海产鱼,尤其是青皮红肉鱼类。*的鱼体内组胺酸脱羧酶作用会产生大量组胺。中毒症状通常在0.5至4小时内出现,表现为面部潮红、头晕、头痛、心慌、呼吸困难等,有时还会出现眼部不适和血管神经水肿。
在急救处理中,首要措施是延迟药物吸收,如在注射部位近心端缚压脉带,每隔15分钟放松10秒。同时,药物拮抗是关键,如口服或皮下注射苯海拉明、异丙嗪、肾上腺素(对心脏疾病患者需谨慎)、麻黄碱等,以对抗组胺效应。此外,西咪替丁静脉滴注可用于同时阻断H1和H2受体,提供额外的保护。
组胺是自体活性物质之一,在体内由组氨酸脱羧基而成,组织中的组胺是以无活性的结合型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以皮肤、支气管粘膜、肠粘膜和神经系统中含量较多。当机体受到理化刺激或发生过敏反应时,可引起这些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物效应。抗组胺是拮抗组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即应用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受体就是拮抗组胺的H1和H2受体。由于此两种受体在人体内分布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它是抗组胺药应用治疗疾病的生理药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