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与焦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小时前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3:18
景深与焦深是光学系统中的两个关键概念,常被混淆。景深是指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时,镜头保持图像质量不变的能力。焦深则与静态物体及传感器在不同位置保持聚焦的能力相关。景深的大小取决于分辨率和对比度,许多目标可用于直接测量成像系统景深并设置基准。景深的测量依赖于分辨率,细节越小,需要解析的空间频率越高,景深越小。景深曲线可以查看镜头在特定细节尺寸下,给定景深范围内的实际表现。更改镜头的f/#会更改景深,f/#越低,景深越低,但可解析特征尺寸也会增大。
在测量景深时,重要的是要考虑实际应用中的细节尺寸和像方频率。使用特定物体细节尺寸或像方频率,可以量化“这个镜头是否具有良好的景深?”的问题。景深曲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在不同f/#设置下,镜头的表现如何。在图1中,展示了在固定频率20 lp/mm下,工作距离范围内的对比度级别。图1a(在f/2.8下设置)和图1b(在f/4下设置)之间的景深差别明显。随着放大倍率的减小,最佳焦点以外有更多的可用景深。
在图2中,使用与图1a相同的镜头,但工作距离不同,可以观察到较长工作距离下景深的增加。当镜头朝无限远聚焦时,会发生超焦距情形,即在一切物体都具有相同焦距的距离处实现。更改镜头的f/#会影响景深,如图3所示。对于图3中所示的每种配置,黑色虚线代表了信息的分布情况。随着物体不断远离最佳焦点位置,物体细节会移动到更广的锥形区域。f/#越低,黑色虚线扩展得越快,景深越低。随着细节变小,图3a和3b中的光束一起靠近,加快了这种效果。增加f/#会由于达到镜头的衍射极限而造成较小的细节变得模糊,因为镜头的极限分辨率与f/#成反比。
图4描述了f/2.8(a)和f/8(b)下受检测物体中心的光束。垂直线条表示以2mm为增量从最佳焦点移开并靠近镜头。每条垂直线上都有一个方形,表示单一像素细节。图4a展示了随着光束宽度超过特征尺寸,所需细节的数量快速变为每个光束的有限部分。在图4b中,光束扩展要慢许多,细节大于所显示的所有距离的光束直径,使其成为主要的信息贡献因素。
焦深作为景深像方的补充,与镜头传感器一侧的聚焦品质会如何随传感器移动变化相关。焦深决定镜头的图像平面与传感器平面之间可容忍的翻转与倾斜量。f/#越低,焦深减少越多,倾斜对达到传感器内最佳焦点所产生的影响也会越大。使用470nm照明的35mm镜头,图7a设置为f/2.8,图7b设置为f/5.6,可以观察到使用f/2.8设置下的镜头在给定的物体平面中提供最高级别的成像品质。但是,相对于传感器的倾斜将会对系统产生的实际图像品质产生负面影响,像素数量越高,影响越大。
图8中分析了图7中采用的35mm镜头的f/2.8和f/5.6的焦深。在两幅图中,最右边的垂直线表示整个图像的最佳焦点。最佳焦点左侧的每条半垂直线条表示靠近镜头背面12.5μm的位置。这些图模拟了假设分别从传感器中心到边角翻转/倾斜12.5μm和25μm时的像素位置。在f/2.8下,在变换到12.5μm倾斜位置时,*和红色光束之间已经出现了相互渗透的情况。在25μm时,红色光束现在覆盖了两个完整像素,并且越过*光束的一半,导致了严重的模糊。在f/5.6下,*和红色光束保持在一个像素中,翻转/倾斜位于此像素中心时,蓝色像素的位置不会改变。
图9描述了假定如图8所示倾斜25μm时,此35mm镜头图像边角的MTF性能变化。在f/2.8下的新性能显著下降,而在f/5.6下,性能改变较小。最重要的是,在f/5.6下将大大超过f/2.8设置下的性能。在构建多个系统时,必须注意使用具有较高公差控制能力的相机和镜头。某些镜头具有翻转/倾斜控制机制来积极克服这种影响。还必需注意,某些线性扫描传感器可能具有波状处,这意味着它们并不完全平坦;这无法通过翻转/倾斜控制来减轻或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