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14: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7 02:34
3.3.2.1 阜二段基准旋回划分
该段与下伏阜一段、与上覆阜三段均呈整合接触。由岩性、岩相上看,底界与下伏阜一段虽均属浅湖相沉积,但处于中期旋回水体变浅下降半旋回与水体变深上升半旋回转换位置;顶界以开阔浅湖-半深湖泥岩与上覆阜三段前三角洲-浅湖相泥岩分界。段内依据沉积的韵律性、水体深浅和电性特征,自上而下划分出3个亚段(即 、 和 )。这3个亚段自下而上反映A/S逐渐增大,代表水体逐渐加深,自顶部又变浅的过程;表现在电性上自下而上各亚段分别具有“山字形”-“四尖峰”、“七尖峰”和“泥岩脖子”的组合特征。
图3.5 阜宁组典型层段基准面旋回的识别与相序特征
依据钻井、岩心和测井曲线特征,以三口井(庄2 井、沙20 井、陈2 井)为代表,具体识别出10~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图3.5 ),通过相序变化和测井曲线短期基准面旋回叠加样式分析,由下至上划分出两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7、MSC8)(表3.1 )。两个中期旋回划分的界线,与3个相应的地层划分的亚段关系大致为:MSC7相当第三亚段( )、MSC8相当相当第二亚段( )、第一亚段( )和阜三段的第三亚段( )之和。
3.3.2.2 阜二段基准面旋回的特点
总的来看,MSC7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一的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组成;而MSC8为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组成的近对称中期旋回。该段由下至上,MSC7中期旋回系由滨浅湖滩(坝)体系的粉细砂岩、灰质泥岩、鲕粒灰岩、部分生物灰岩与灰色浅湖泥岩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叠加而成的单一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反映基准面上升、可容纳空间增大,水体逐渐加深的过程;而MSC8中期旋回系继MSC7之后,由浅湖-半深湖、深湖泥岩、灰质泥岩、薄层泥灰岩、油页岩以及三角洲前缘与末端砂岩、前三角洲泥岩所代表的短期基准面旋回而组合成的基准面上升与下降中期旋回,反映基准面进一步上升、可容空间(或A/S值)继续增大,而后基准面下降、可容空间缩小的过程,其中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到下降半旋回转换的位置(即“七尖峰”的灰质泥岩段),代表着基准面旋回变化中可容空间增加到最大的位置,形成阜宁组中最大湖泛面之一,并构成全盆地层序对比最重要的标志。MSC8中期旋回厚度大、分布广、保存完整,是全盆地烃源岩最重要的发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