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06: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09:38
晋方言中的轻唇音声母在词汇和地名中仍可见到重唇音的痕迹。汉藏对音研究表明,唐五代时期西北方音的轻重唇已经开始分化,晋方言的轻重唇音分离可能发生在唐宋之间,已有千年历史。那时,大部分轻唇音已从重唇音中分离出来,但少数常用词仍保留着重唇音。晋方言保留了古微母读作明母的遗存,微母自明母分离发生在宋代;而[v]母变为以[u]开头的零声母,可能受到官话影响,发生在17世纪以后。宋代的天城梵书和汉字对音揭示了西北方音的特点,轻唇音读作舌根清擦音 [x]的记载可追溯至宋朝。并州和吕梁地区,非组读 [x]而非 [f],这一现象至少可以追溯到宋时。胡三省在宋末元初的《资治通鉴音注》中,其语音系统的唇音反切上字有明确的选择规则:对一、二、四等韵的字,用重唇音;对传统重纽三等韵、庚三、清、职、之韵字和幽韵明母字、麻三韵明母字,同样采用重唇音;而对于东三、锺、微、虞、废、文、欣、元、阳、尤、凡等字,选择轻唇音作为反切上字。此时,共同语的标准读书音系统中轻唇音分化已彻底完成,胡三省在注音时均选用轻唇音字,与《广韵》中不分轻重唇音的做法不同。轻唇音在胡注中的发展显示出奉母有清化趋势,非、敷音已经融合,微母与奉母混同,微母与明母发音也难以区分。关于轻唇音何时出现,学术界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认为其始于齐梁之后,钱大昕在《潜研堂文集》中提及,他认为现今所说的轻唇音在汉魏以前读作重唇;另一种观点认为轻唇音是唐宋时期产物,这是现代语言学家普遍接受的看法。
轻唇音为发音部位的一种,藉由唇与齿的咬合而发出的辅音(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