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18: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05:35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核糖体研究兴起以来,科学家们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如化学、物理学和免疫学,对大肠杆菌(E.coli)核糖体进行了深入探究。通过一系列精密的测定,他们揭示了E.coli核糖体54种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以及三种rRNA的一级和二级结构,从而对核糖体的基本结构有了初步理解。这些关键技术包括:
这些技术的结合应用,为我们揭示了核糖体这个微观世界中的复杂机制,对于理解生命过程中的蛋白质合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糖体(Ribosome),细胞器的一种,为椭球形的粒状小体。在1953年由Ribinson和Broun用电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发现胞质中存在一种颗粒物质。1955年Palade在动物细胞中也看到同样的颗粒,进一步研究了这些颗粒的化学成份和结构。1958年Roberts根据化学成份命名为核糖核蛋白体,简称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 核糖体除哺乳类成熟的红细胞外,一切活细胞(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均有,它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在快速增殖、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中尤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