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19: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0:58
对于儿童过敏症,如鼻炎、结膜炎、皮炎、哮喘、头痛和腹泻等症状,抗组胺药物能够有效地缓解。这类药物种类繁多,发展迅速,主要可以分为传统药物和新型药物两个类别。
传统抗组胺药物因其分子量较大,有一定的可能穿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系统,导致部分儿童出现嗜睡等副作用。因此,在为儿童选择抗组胺药物时,应优先考虑新型药物,如仙特明糖浆、开瑞坦糖浆和新民乐等。这些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一般不会影响到神经系统的功能。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每种抗组胺药物都不宜长期使用。因为这些药物通常通过与组胺受体竞争来发挥疗效。长期连续服用可能导致抗药性,使得药物的效果减弱。因此,在使用抗组胺药时,应遵循医嘱,适时调整用药方案,以保持最佳的治疗效果。
组胺是自体活性物质之一,在体内由组氨酸脱羧基而成,组织中的组胺是以无活性的结合型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以皮肤、支气管粘膜、肠粘膜和神经系统中含量较多。当机体受到理化刺激或发生过敏反应时,可引起这些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物效应。抗组胺是拮抗组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即应用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受体就是拮抗组胺的H1和H2受体。由于此两种受体在人体内分布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它是抗组胺药应用治疗疾病的生理药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