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4: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4:55
漳浦宋城赵家堡,俗称赵家城,位于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湖西乡硕高山北。是南宋末,一支流落漳浦的皇族后裔的隐居处。
漳浦县依山傍海,古时为防海盗山贼,乡间多倚险筑城,同族聚居城内,一旦有急,凭城共同抵御外侮。据统计,全县二百多公里海岸线上,就有52座古城堡寨。其中,最负盛名的首推初建于宋祥兴二年(1279年),扩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素有“五里三城”之称的赵家堡。 赵家堡分内外城,内城巍然矗立着一幢叫“完璧楼”的三层生土方楼,为赵家堡的主体建筑。楼用花岗岩条石砌成台基,以三合土为墙,周长88米,高13.6米,占地400多平方米。第一层分10间,第二层分9间,第三层不分间,为四合大通廊。楼下有 1米多深的天井,右角边有地道可通城外。整幢楼雄奇、坚固,给人一种庄严、凝重并富有神秘色彩的感觉。是我国南方保存完好、历史悠久的一幢纪年土楼。
楼门额青石匾镌刻着清丽隽秀的“完璧楼”三字。缘何会管它叫“完璧楼”呢?原来它还有一则苍凉曲折的历史故事呢。
德祐二年,南宋亡。在福建宋之遗臣遂拥立益王赵昰,年号景炎。景炎三年四月,赵昰卒,卫王昺继位,改元祥兴。祥兴二年(1279年),元将张弘范攻陷广东崖山,丞相陆秀夫负年仅9岁的帝昺投海殉国。当时伴驾至崖山的赵宋王族“闽冲郡王”赵若和(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的第十世孙),在侍臣黄材、许达甫等人的护卫下,以16艘战船夺港而出,谋往福州,再举图复,不料到浯屿遇飓风,船沉12艘,不得已折回漳浦浦西登陆。因元军搜查甚紧,遂隐赵姓改姓黄,先后匿居银坑、积美等地。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御史朱鉴在审理一起漳浦黄氏“同姓结婚”案中,查阅族谱玉牒,确知被告黄惠官乃赵若和的后裔,立即奏请朝廷给以复姓。 并赠诗一首云:
...
宋去春秋二百过,许多怨恨几时磨。
胤因国乱披金甲,?为身亡丢战刀。
元帝势强图社稷,赵人历尽去山河。
儿孙能效胡公满,管取当朝赐紫袍。
...
明隆庆五年(1571年),赵若和的第九世孙赵范考中进士,历任磁州知府、户部郎中等职,万历二十八年致仕后,因“遭剧寇凌侮,决意卜庐入山”,便在今湖西乡硕高山下建楼筑堡,聚族而居。
考之历史,历代王朝覆灭后,改朝换代,尚未闻有所谓灭国王族能聚族而居,传之数百载,且建楼筑堡如此恢宏壮美者,赵家堡实为罕见。
由上可知,赵氏家族之所以为此一天下民居瑰宝题名“完璧楼”,乃隐寓“完璧归赵”之意,聊表“慎终追远”之思。 赵家堡另有外城,主要建筑有仿南宋临安皇宫修建的“官厅”,府第五座,五进并列,共有150间房。府内连环20个天井,前面是石砌广场,广场前高竖石旗杆的进士坊。园林中有荷池亭榭,横跨池中的精致石拱桥上,建有六角凉亭。园中还有一座高6米的实心石砌七级聚佛宝塔。塔壁上刻有20尊浮雕佛像。
在赵家府第花园中还保存着“悟石”、“墨池”、“巢云”、“禹碑”、“峋嶙碑”、“建城碑记”等勒石题刻。其中有明代大学士、礼部尚书、著名书法家张瑞图所书的“松竹村” 。“墨池”石碑高 1.56米,宽 0.68米,字高 0.5米,宽0.45米,乃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的手迹。
赵家堡古建筑群至今犹存,居住城内的一百户、六百多名赵氏后裔,仍沿袭赵氏祖先习俗,洋溢着一派宋代汴京市井生活气息。因此是一座具有研究宋代历史、建筑、民风极有价值的古城堡,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完璧楼”也被辟为宋史陈列馆,陈列着赵氏宗族代代相传保存至今的宋代十八位皇帝的肖像及有关宋史、文物资料和古今名人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