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4: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7:36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以雄伟 的外观、绚丽的色彩、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有序的构架、丰富的景观,成为我国官式木结构古建筑的典范。
8月18日,“紫禁城建成600年纪念券”正式发行。纪念券正背面分别以太和殿和九龙壁的第一条龙为主景;三交六椀菱花窗棂、琉璃砖雕、日晷、龟背纹、江崖海水纹等故宫经典元素分布在纪念券的不同位置。纪念券共计四款规格,包含纪念券单张、二连体、四连体、二十连体。
紫禁城在建筑布置和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又具有均衡变化的艺术效果。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组织对紫禁城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紫禁城与八卦阴阳学说
紫禁城在整体布局上运用了阴阳理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及两侧是后妃们的居所。三大殿的建筑雄伟、挺拔,属阳;后宫建筑精巧、含蓄,属阴。紫禁城东部是皇子们的生活场所,东为阳,寓意万物生长。西侧是太后的生活场所,西是太阳落山的方向,寓意太后到了人生*的阶段。
紫禁城的整体布局是依据天上"紫微三垣"确定的。紫微三垣是古代天文星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太微垣是天帝之所处,中有明堂三星,紫禁城之对应的则有太和殿、中和、保和三殿。太微垣有午门、左掖门、右掖门三颗星,紫禁城也有午门、左掖门、右掖门三个大门。太和门南的金水河,对应的也是天上的银河。
布局上,紫禁城巧妙地将八卦与五行结合。按八卦学说,东方属木,紫禁城东边的建筑屋顶颜色也以绿色为主。西方属金,紫禁城西面的建筑屋顶瓦面颜色也为金*。南边的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饰以代表火的红色,威严而又庄重;北门神武门的瓦面颜色为黑色,旁边的钦安殿里供着水神玄天上帝,借以压制可能发生的火灾。
太和殿、保和殿的名字取自《周易》中的"保和大和乃利贞"。"太和"意思就是宇宙万物和谐一体,"保和"就是保持万物和谐。中和殿的“中”,不仅是方位上的"中心",还有提醒皇帝处事要"中和、不偏不倚"。
紫禁城的排水系统
紫禁城的排水系统包括建筑屋顶、地面和地下三部分。紫禁城自建成至今600年,从未遭受水患,正是得益于其完善的防汛排水系统。
紫禁城屋顶排水主要利用曲面坡度、瓦垄及排水瓦件来实现,地面排水主要通过台基的排水兽、广场地面的坡度、城墙的排水槽来实现,地下排水则通过纵横交错的排水道、暗沟来实现。所有的水最终都流入内金水河。
紫禁城古建筑的屋顶都是坡屋顶,雨水均会顺着屋顶坡度由上向下排向地面。为达到更好的排水效果,屋顶的坡顶到坡底是一种曲面形式,使得雨水降落到屋顶后能够迅速往下排,且到坡底位置时,又能够向前方排出。
紫禁城古建筑一般坐落在高高的台基之上,为避免其在雨季因渗水下沉,每层台基的地面都有3% ~ 5%的坡度,能让上层台基的水排向下层台基。
在太和门广场、东华门城墙马道等人员通行较多的区域,台阶通向地面形成一种锯齿形坡道,锯齿高出坡面约1 cm,各锯齿间距约为12 cm,台基上雨水顺着锯齿形坡道直接满铺向下排向地面,大雨时也不会影响排水。
太和殿广场正中有一条汉白玉铺砌的石材路面,称为“御路”。广场的雨水首先由御路向东西两侧排到东西侧,再顺着两侧的明沟向南排到广场南端,通过一个铜钱形状的雨水口进入暗沟。由于广场西高东低,暗沟的雨水最后汇入东南角的涵洞,再由这个涵洞向东直接排入内金水河。
紫禁城的地暖系统
紫禁城冬天御寒的主要措施是火地,它是一种地下供暖系统,主要由室外操作口、室内地下炉腔、地下烟道和出烟口组成。热量由地下往上传递,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暖。
据《清稗类钞》记载:“每年十一月初一日,宫中开始烧暖坑,设围炉,谓之开炉节”。道光皇帝在有首诗写道:“花砖细布擅奇工,暗热松枝地底烘。静坐只疑春煦青,闭眼常觉体冲融。形参鸟道层层接,理悟羊肠面面通。荐以文茵饶雅趣,一堂暖气着帘栊”。这里的“鸟道”、“羊肠”即地下供暖的通道。
火地操作口
紫禁城地暖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柴火或木炭放入炉腔内燃烧,产生的热源沿着火道路径,由地下的出烟口排出,在这个过程中,热量可以加热地面砖向上辐射,进行传导,保持室内的温暖。
紫禁城的炉腔形状为长方形或椭圆形,一般都位于窗户里侧的地下,炉腔与操作口之间的位置为送碳口,炉腔的上方为铁架子,主要是为了增加支撑强度,并用于承受烧炭产生的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