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6 14:3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5:50
公元前205年4月到203年12月,在这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内,刘邦和项羽这哥俩从盟友到对手,期间双方各种阴招、狠招、损招尽出,最终由于优势的项羽因为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不改贵族老爷那一套作风,最终落了个乌江自刎、英雄气短的下场。笑到最后的刘邦于公元前202年2月即皇帝位,国号汉,采纳娄敬建议,定都长安。
虽说刘邦当上了皇帝,并不代表能过好日子了。当时的国家是一个烂摊子,这个烂摊子有多烂呢?按照班超在《汉书功臣表》里做的全国人口普查,认为汉初人口不到秦始皇时期的30%,经济也处于崩溃的边缘,作为衡量国家富强标准的粮食奇缺,粮价贼贵,一石米值万钱,关键还是有价无市,拿着钱也买不来。皇帝出个门坐个车,连四匹毛色一致的马都搞不来,丞相将军这些朝廷大臣就只能做坐牛车了,办个急事都急的不得了,干急走不快。
西汉王朝是在推翻所谓暴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邦和他的一帮打天下的哥们基本上都属于农民出身,他们所面临的处境和结合自身经历,开始认真总结并汲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并实行新的治国方针*。
刘邦认为“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用刑太亟。”因此,为了防止老百姓的反抗,怕板凳还没暖热就被轰下台,所以这伙君臣主张“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实行以道家“无为”思想为特征的黄老(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先秦诸子中的道家思想中含有许多*理念,所谓“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或“将欲之,必固与之”,这种理念思想到战国末期发展成为黄老之学。当时所谓黄帝之学,也属于道家一个流派,它同道家的区别是,黄帝之学在道之中含有法的成分。二者合在一起称为黄老。
黄老学说在*上主张“无为而治”,所谓“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民之心,然天下治”。这恰好符合了西汉统治集团的需要。所谓黄老*,实质是稳定封建统治恢复封建经济的方针。刘邦任用他的老乡小吏出身的萧何为丞相,在“因民之欲而不扰乱,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原则下,实行许多轻徭薄赋(同秦相比)的*。
首先,截减军队,遣散部分士兵归乡,对这些打天下有贡献的有功人员,给予免除一定期限的徭役,(随刘邦入居关中者免役十年还关东者免役六年),军吏无爵者或在大夫爵(五级)以下者,进爵为大夫;大夫以上,进爵一级并免除本人及家属徭赋:爵在公大夫(七级)以上者,发房子发土地,还给了个铁饭碗(并使食邑),使之变成西汉政权新的支柱。同时下令使聚保山泽的逃亡者“复故爵田宅”,地主返乡,农民返家,恢复旧日封建秩序。
在对待老百姓方面,刘邦规定由于饥荒卖为奴者,一律“免为底人”。对商人实行抑制*,禁止他们衣丝、操兵、骑乘和担任官职,并加倍征收赋税,以防止人们弃农经商和商人围积居奇。为减轻田租(税)实行为“什五税一”之制,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5:50
那肯定能够长久的,秦朝之所以灭亡是秦始皇的志向太过于远大,大量征召民工去修长城等很重大的工程,这些工程导致了民众的谋反,最后导致秦朝灭亡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5:51
我认为就算秦始皇这样做,他的秦朝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延续,毕竟在他儿子成为皇帝之后,改变了很多他的*,所以会让很多人造反?。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5:51
不一定,首先黄老之术在西汉成为主流是因为当时天子、诸侯、军工阶层三权分立,皇权受到制约,而且轻徭薄赋的*主张仅仅是为了与民休养生息,后来诸侯势力衰败,皇权加强,尊君臣之礼的儒家便成为主流思想。秦国吕不韦也曾主张黄老之术,让秦国经济和文化有了短暂繁荣,但是当时六国纷争,民不聊生,只有实现大一统,才能避免连年征战的痛苦,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六国,正是放弃了吕不韦的主张,动用法家思想,将自己的意志推行至全国,形成一个强悍的王朝,才能在短时间内统一六国,如果再用黄老之术维持秦国的*,只怕那种维持和繁荣也是短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