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6 04: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6 23:46
昨天中午,我们全家吃午饭,我和先生在眉飞色舞地谈《浪姐》的片段,我一抬表,发现已经12:56分了,1点有女儿的美术课。
我立马紧张了,赶紧催促父女俩下饭桌。我放下最后一口面,直接去找手机,要看看老师发的邮件里有没有需要打印的。
我和先生说,分工合作哈,我打印,你和果果做好准备。结果,他们两个还是慢悠悠地坐在椅子上,继续有说有笑。
先生还笑着和果果说,你看你妈妈,很容易紧张,不还有4分钟吗?哈哈哈。
我和先生之前最大的冲突点之一就是他的散漫,他真的基本上没有急的时候。
还没果果的时候,我们最常吵架的梗就是,吃完晚饭,大家都会随手把自己的碗筷放到厨房。
我就会放进洗碗机,而他总是习惯放在水池。我每次都要说他, 一样做了,为啥不一步到位呢?
而他每次都会回,反正我最后会负责洗碗的,你管我放哪里啊?但他不会马上就收拾,每次都要我催啊催,催好久才极不情愿地去收拾。
我有时看不下去了,就会自己动手。当然,你们懂得,做完了肯定不爽,然后就埋下了吵架导火线。
如今,我们有了果果,除了长相遗传了爸爸的,散漫性格也像极了爸爸。
可以说,这几年我唯一长进的就是,不再像当年那样发脾气地处理家里这位散漫儿了,哦,不对,现在是两位。
2
增大容错空间
记得当年吵得不可开交时,我们两个人提出做一个“人生实验”,就是我不管先生的散漫,随便先生怎么样,看看一周后会发生什么。
一周后,的确我生存下来了,还过的蛮舒心。先生袜子是会乱扔,水池里会堆满脏杯子,但真的每隔三四天他就会统一打扫一遍。
说实话,当年的这个插曲对我影响很大。
我从小家庭教育挺严格的,所以导致的是我非常追求秩序、规则、努力。
这个要求很容易变成了我衡量他人和这个世界的标尺,结果自然就有一大批人没“达标”。
但 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内在秩序, 我可以不认同先生这样的,但我的确不该非要让周围所有人都达成我的标准啊。
后来我们就一直在互相磨合,真的应了我奶奶那句,“婚姻容易被忽略的关键是看两个人的生活细节是否匹配”。
说远了,扯回来说果果。
我现在面对果果的散漫行为,也会经常借鉴我们当年的“人生实验”。恨的牙齿痒痒、急的肚肠痒痒时,我都会问自己:
如果果果一周都把脏衣服扔在篮筐外面,如果她连续三天都是最后一分钟、甚至迟到一分钟才打开网课,对她未来的人生有“毁灭性”影响吗?
这么一想,顿时让我忍不住数落唠叨的情绪就缓解了。
经常会有朋友说,好佩服你总是不急的,我经常火蹭蹭蹭就上来了。
真不是啊,我也经常急的,但真的 发火着急,没啥用啊。
年纪大了发一次火长两颗痘痘,多一条皱纹,再贵眼霜都没用,孩子队友还那样,这笔帐真的怎么算都不划算啊。
这是当妈这几年很大的一条感悟, 不要抱有幻想,会有那种妈妈轻轻说一句,孩子立马100%照做的存在。
大部分的现实就是,他人会和我们内心的标准发生激烈碰撞,哪怕是我们的孩子,哪怕我们认真 育儿 那么久。
对我来说, 适当增大容忍他人错误的空间,是非常好的管理情绪的方法。
但别误会,以为心态好了就不管了。
在 育儿 这件事上,我的观点始终是,我尽力提供,是否选择,尊重孩子。
下面这些是我针对果果散漫情况做的事情。
3
把“时间”具象化
应该说,所有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都是模糊的,“2分钟”是甜的咸的?长的短的?对他们来说,太抽象了。
以前和大家推荐过,买一个 沙漏 。沙的流逝,就是在给孩子一个具体明确的提醒。有了更加直观的概念,孩子自然也就有了心理预期。
我们平时也会经常玩一个 游戏 ,叫做“5分钟可以做什么”。
果果会说,可以收拾玩具,可以喝两杯牛奶,可以读完一本书,等等。
我就会把这个沙漏放在一旁,和她一起做她提出来的这些事情,看看是不是可以做完。当然,我们也会什么都不做,等待5分钟的过去。
这个过程中,她真实体会到时间的流逝,更加关键的是,她也体会到了利用好这5分钟的差别。
可以无所事事,也可以做那么多事情。
帮助孩子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就相当于给了孩子一个选择,她可以自己决定,在哪些事情上珍惜时间。
育儿 这件事上,一定要多提供孩子更多的“选择权”,这一点非常关键。孩子可以不遵守,但我们不能不提供。
当然,等孩子大一点了,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学习如何看钟表。
4
“快进”的 游戏
果果脾气急,但做事真的一点不急,好多事情我是觉得,不就是一两分钟就能做完的,为啥快点做完呢。
这段时间在家,我们经常要表演分角色朗读,果果也学会了快进找到某个场景,然后表演。
我就借鉴了“快进”的灵感,对于有一些果果慢慢在做、拖拉着做的事情,我就会说,“好,现在开始快进”,然后看果果快快地做;
然后我再说,“慢放”,果果就要放慢速度做;当然,还可以“正常播放”。
这个 游戏 果果也会指挥我来进行。通过这个 游戏 ,并不是非要控制果果啥都像我这样执行力很高、干脆利落地做完(虽然我也好希望啊,哈哈)。
但至少有机会让果果不排斥地去更有效地做完一些原本她懒懒散散完成的事情。
有些事情,果果发现快快地做挺好;有些事情,果果仍然懒散。但至少,我让她果果会了不同的方式。
你看,又是多了一个选择权。
5
生活的主人
我发现有一种散漫是孩子故意的,因为他们失去掌控感,觉得反正“做”和“没做”都要被唠叨,这算是一种无形的抗议。
所有的叛逆,都是没有被赋予长大的权利。
和大家分享过,疫情开始后,我们家每天早上就有个家庭会议,大家一起过一遍今天的日常安排。
这个方式我觉得对于这类散漫也很有帮助,因为我们真正地把生活还给了孩子。
最近我们又开始了一个活动,全家一起的。
就是在每天的日程里,我们会选择几个活动是“这件事我想超级勤快”和“这件事我就想做个懒人”。
这件事对先生和果果来说是很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自我效能。
有时,他们两个还会眉飞色舞地去快速做那些本该是“超级懒人”的事,还互相挤兑说,你怎么不够懒,我们不能让妈妈看扁了。
(是不是家里两个孩子啊,超级幼稚鬼,摊手~)
这也让我意识到,如果一个家庭环境只鼓励效率规矩,那么就会有人叛逆,毕竟人的本性都有懒散的一面。
而 当环境允许两面都出现,而且大家可以自由选择时,人的积极向上的那面就会被激励。
这次疫情对我来说是难得慢下来的日子,也可以说是我们一家三口最密集相处(冲突)的日子。
但也是这段时间,让我更加明白了, 家庭 育儿 分工合作,不等于是“教养行为完全一致”。
我告诉了果果时间的重要性,做事一步到位就是更充分利用时间;队友告诉了果果人生优先级,把效率选择性花在更关键的事情上。
这些多样性的存在其实也蛮好,最差的就是每个父母都是把“自己的目标”,绑架为“孩子现在需要的”。
“不要由于别人不能成为我们所希望的人而愤怒,因为我们自己也难以成为自己所希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