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来历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6 02: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6 22:46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其由来与多种传说相关,以下介绍其中四种:
一是纪念屈原。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以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乐章。后人为纪念他,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
二是纪念伍子胥。在江浙一带流传的另一个传说,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是楚国人,父亲兄长均被楚王所杀,后弃暗投明,助吴伐楚,五战而入郢城。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三是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她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四是古越民族图腾祭。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后人便将端午节视为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较为隆重,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包括赛龙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悬艾叶菖蒲等传统习俗。其中,赛龙舟起源于楚国人拯救屈原的传说,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纪念屈原的活动;端午食粽的历史悠久,花样繁多,从馅料到包裹料均有多种变化。佩香囊、悬艾叶菖蒲等习俗则体现了端午节的卫生和避邪驱瘟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