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分成几份对溶液做多次萃取的效率比一次萃取的效率高..._百度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6 03: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6 03:33
1. 根据分配系数k=c1/c2,当k值越小,有效分离所需的萃取次数越多;反之,则越少。
2. 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论的主要依据,物质对不同溶剂的溶解度不同。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加入某种物质,该物质会分别溶解于两种溶剂中。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两液层中的浓度比是一个定值,不受物质量的影响。
3. 有机化合物通常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例如,使用有机溶剂提取溶解于水中的化合物是萃取的典型应用。在萃取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如氯化钠)来降低有机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从而提高萃取效果。
4. 为了将所需的溶质完全从溶液中萃取出来,通常需要进行多次萃取,而不仅仅是一次。利用分配定律,可以计算出经过多次萃取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5. 设定一些变量来表示萃取过程中的量,如原溶液的体积V,萃取前化合物的总量w0,萃取一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w1,萃取二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w2,以及萃取n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wn。
6. 经过一次萃取,原溶液中化合物的浓度为w1/V,萃取溶剂中化合物的浓度为(w0-w1)/S,两者之比等于分配系数K。同理,经过二次萃取后,化合物的浓度比仍然符合这个关系。
7. 经过n次萃取后,化合物的剩余量wn可以表示为w0除以分配系数KV与萃取溶剂体积S的比值。因为KV/(KV+S)总是小于1,所以萃取次数n越多,wn越小。
8. 使用一定量的溶剂进行多次萃取比使用全部量的溶剂进行一次萃取更有效。这个结论适用于几乎与水不相溶的溶剂,如苯和四氯化碳。对于与水有少量互溶的溶剂,如乙醚,上述公式只是近似的,但仍能定性指出预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