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6 04: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6 13:22
在诊断泌尿道感染时,实验室检查起着关键作用。首先,尿常规检查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如果清洁中段尿的离心沉渣中白细胞计数超过10个/HPF,且出现血尿,可能提示尿路感染。肾盂肾炎患者会呈现中等蛋白尿、白细胞管型尿,晨尿比重和渗透压降低。
1小时尿白细胞排泄率测定也是重要指标,白细胞数超过30×104/h被认为是阳性,可能怀疑尿路感染,低于20×104/h则为阴性,排除感染可能性。尿培养细菌学检查是确诊依据,一般认为中段尿培养菌落数达到105/ml或以上可确诊,104-105/ml为可疑,而低于104/ml则可能受污染。需要结合病人的性别、症状、细菌类型和繁殖力来全面评估其临床意义。
尿液直接涂片法可以直观地观察细菌数量,如每个视野有细菌,则尿内细菌数可能超过105/ml。亚硝酸盐试纸条试验(Griess试验)对于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杆菌等为阳性,而产气、变形、绿脓和葡萄球菌为弱阳性,粪链球菌和结核菌则为阴性。使用晨尿可以提高试验的敏感性。
此外,尿沉渣找闪光细胞,如果计数在2万个-4万个/h,可作为确诊依据。新生儿上尿路感染时,血培养也可能呈现阳性。这些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以确定尿路感染的确诊和治疗方案。
泌尿道感染(UTI)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按病原体侵袭的部位不同,分为肾盂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又称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称下尿路感染。由于小儿时期感染局限在尿路某一部位者较少,且临床上又难以准确定位,故常不加区别统称为UTI。可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症状性泌尿道感染(UTI)和无症状性菌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