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6 10: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17:40
面对复杂多变的培训环境与个体,激励机制必须遵循一系列原则以确保产生良好效果。公平性原则强调,通过平衡培训投入与获得,实现员工对公平待遇的感受,从而激发其积极性。公平理论指出,员工倾向于将自身投入与所得与他人进行比较,公平的待遇能够激发其积极性,反之则会减弱。投入包括接受教育、培训、积累经验和提升技能,所得则包括薪酬、晋升与地位。企业通过科学的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平衡投入与所得,避免“学与不学一个样,有无技术一个样”的现象,为员工提供培训动力。
以人为本原则要求在设置激励措施时,以调动员工积极性为核心,切实关注和满足员工的需要。不同层次的员工有各自的主导需要,需要结构复杂多变。选择激励方式时,应遵循人本原理,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激励方案,注重不同激励方式的综合运用,以激发每一位员工的培训积极性。
反馈原则强调企业对员工培训效果的及时反馈。当培训激励目标确立后,员工会产生相应的动力。当这种动力转化为实际行动,最终达到目标时,企业应适时提供激励,如奖惩措施。若反馈不及时或缺乏诚意,员工可能会产生失望与冷漠,削弱培训动力。
创新原则主张激励手段应不断更新与变化。重复的刺激容易引起激励主体的兴趣降低,因此,激励手段应富有创新性。激励频率应适度,过频或过疏都会影响激励效果。企业教育管理部门应深入分析员工培训的内外部条件,了解员工需求与个性,创造性地运用有形与无形激励因素,不断改进激励方式与手段,提高激励的有效性。
兼顾性原则指出,在市场经济中,物质激励是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但依赖经济杠杆可能导致需要失衡。行为科学家认为,满足一种需要后,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将取代其动力作用。因此,在设置激励方式时,应重视物质奖励的精神化与精神奖励的物质化,经济激励与非经济激励方式应相辅相成,以达到全面激励的效果。
从组织行为学上讲激励指通过刺激激发人的动机,增强人的内在动力,促使个体有效地达到目标的心理过程,即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从培训这个范畴上讲,激励则是通过刺激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冲动和学习欲望而采取行为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