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荔枝的最有名的古诗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5 04:1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04:47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中庭种荔枝。
平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枉教生处远,愁见摘来稀。
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柳江六月水如汤,江边荔枝红且黄。摘时须是带枝叶,满盘璀璨堆琳琅。
日日薰风卷瘴烟,南园珍果荔枝光。灵鸦啄破琼津滴,宝器盛来蚌腹圆。
锦里只闻消醉渴,蕊宫惟合赠神仙。何人剌出猩猩血,深染罗纹遍壳鲜。
金狄门前拜诏新,白龙台下拥朱轮。蕉花雨里千兵路,荔子风中万马尘。
绉红纱护水晶团,驿骑飞来露未乾。胡羯垂涎犹不悟,马嵬山底梦长安。
荔枝之名,自古有之。唐代戴叔伦赞其“红颗珍珠诚可爱”,宋代张舜民则以“柳江六月水如汤”形容其时令之美。苏轼在《惠州一绝/食荔枝》中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此诗句流传甚广,表达了对荔枝的热爱之情。
荔枝不仅是美食,更是文化符号。宋代欧阳修《浪淘沙·五岭麦秋残》中“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既表达了对荔枝产地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远方佳果的憧憬。唐代徐寅在《荔枝》中写道:“日日薰风卷瘴烟,南园珍果荔枝光。”此句描绘了荔枝的色泽与光泽,赋予其诗意。
荔枝的种植与食用,不仅是个人的喜好,也是历史的见证。唐代郑谷《荔枝》中写道:“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此句不仅描绘了荔枝的美丽,更表现了荔枝生长环境的独特性。宋代叶茵在《荔枝》中写道:“绉红纱护水晶团,驿骑飞来露未乾。”此句生动描绘了荔枝采摘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荔枝丰收的季节。
荔枝的文化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生活的美好记忆。从古至今,人们对荔枝的热爱从未减退,它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