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5 21: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22:06
定量PCR技术在广义上,根据其操作方式和结果分析,主要分为五类:
1. 外参法与终产物分析: 这种方法是样本和阳性参照分别在两个反应容器内进行,但缺乏对样本质量的直接控制,可能导致假阴或假阳结果,且定量不准确。
2. 内参法与终产物分析: 内参法是在一个容器中处理样本和参照,虽然能排除假阴,但同样面临定量不精确的问题。
3. 外标法与过程监测: 这种方法可以监测扩增效率,对阳性样本的定量较为准确,但无法完全排除假阴结果。
4. 内参法与过程监测: 由于样本与参照共用反应条件,可能导致起始模板浓度高的抑制低浓度的反应,因此内参法的定量也不完全精确。
5. 外标法、过程监测和内对照结合: 这是推荐的做法,既能精确测定阳性样本的起始模板量,又能排除假阴性,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
在狭义的定量PCR技术中,主要使用外标法(通过荧光探针确保特异性)并监测PCR过程(检测扩增效率)来实现对起始模板的精确定量。同时,内对照的存在可以有效避免假阴性(扩增效率为零)的结果。在标准未明确时,理想的PCR系统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检测到一个拷贝的病毒。理论上,只要有拷贝数,样本就被认为是阳性;而无任何拷贝数则被视为阴性。
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概念的定量PCR技术是指以外参或内参为标准,通过对PCR终产物的分析或PCR过程的监测,进行PCR起始模板量的定量。狭义概念的定量PCR技术(严格意义的定量PCR技术)是指用外标法(荧光杂交探针保证特异性)通过监测PCR过程(监测扩增效率)达到精确定量起始模板数的目的,同时以内对照有效排除假阴性结果(扩增效率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