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外包】免疫荧光实验方法及问题解答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6 00: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04:18
免疫荧光方法是最早被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的技术,它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以荧光素标记的已知抗体作为探针,检测细胞或组织内的特定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荧光的发出确定组织中某种抗原的定位,同时能进行定量分析。免疫荧光技术因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检验。
免疫荧光方法的关键步骤包括:
1. 冰冻切片制备:确保使用新鲜组织,防止细胞结构破坏和抗原弥散。选择锋利的刀片和适度冷冻的组织,避免裂片和脱落。
2. 组织切片固定:使用冰丙酮等固定液,固定时间根据保存需求调整,确保白片及时固定并妥善保存。
3. 血清封闭:使用与二抗来源一致的血清,减少非特异性蛋白抗原的结合,通常封闭时间为10-30分钟。
4. 一抗孵育:包括孵育时间、抗体浓度,最佳条件为4度环境,通常37度孵育时间为1-2小时或过夜,具体条件需根据实验条件摸索。
5. 二抗孵育:一般在室温或37度下进行,时间通常为30分钟至1小时,二抗浓度需根据实验情况调整。
6. 复染:使用如DAPI等染料形成细胞轮廓,便于定位目标蛋白。
7. 封片:使用缓冲甘油等封片液,保持避光和湿度,避免产生气泡,确保封片过程正确无误。
8. 切片清洗:充分清洗切片以去除一抗、二抗等残留物质,减少非特异性染色,清洗时间为每次3min*3次,一抗孵育后的清洗为5次*5min。
9. 拍照:尽快拍照,不能及时拍照的样本应封好片并使用指甲油封固,以保持避光和湿度。使用荧光显微镜时,应遵循操作手册,确保在暗室中进行检查,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背景染色加深的可能原因包括抗体浓度过高、孵育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DAB变质、显色时间过长、组织干燥、一抗变质等,解决方案涉及控制抗体浓度、严格操作规程、使用新鲜抗体等。
免疫荧光无法染色的原因可能与固定时间、triton透化、BSA孵育、抗体量不足、二抗浓度不足、标记物强度不足等有关,应调整实验条件,如增加固定时间、优化triton透化、适当调整抗体浓度等。
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可能源于细胞核干扰、细胞状态差异、共定位问题或核定位问题,解决方法包括调整抗体浓度、改变细胞状态、采用共标记技术、优化抗体孵育条件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04:18
免疫荧光方法是最早被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的技术,它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以荧光素标记的已知抗体作为探针,检测细胞或组织内的特定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荧光的发出确定组织中某种抗原的定位,同时能进行定量分析。免疫荧光技术因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检验。
免疫荧光方法的关键步骤包括:
1. 冰冻切片制备:确保使用新鲜组织,防止细胞结构破坏和抗原弥散。选择锋利的刀片和适度冷冻的组织,避免裂片和脱落。
2. 组织切片固定:使用冰丙酮等固定液,固定时间根据保存需求调整,确保白片及时固定并妥善保存。
3. 血清封闭:使用与二抗来源一致的血清,减少非特异性蛋白抗原的结合,通常封闭时间为10-30分钟。
4. 一抗孵育:包括孵育时间、抗体浓度,最佳条件为4度环境,通常37度孵育时间为1-2小时或过夜,具体条件需根据实验条件摸索。
5. 二抗孵育:一般在室温或37度下进行,时间通常为30分钟至1小时,二抗浓度需根据实验情况调整。
6. 复染:使用如DAPI等染料形成细胞轮廓,便于定位目标蛋白。
7. 封片:使用缓冲甘油等封片液,保持避光和湿度,避免产生气泡,确保封片过程正确无误。
8. 切片清洗:充分清洗切片以去除一抗、二抗等残留物质,减少非特异性染色,清洗时间为每次3min*3次,一抗孵育后的清洗为5次*5min。
9. 拍照:尽快拍照,不能及时拍照的样本应封好片并使用指甲油封固,以保持避光和湿度。使用荧光显微镜时,应遵循操作手册,确保在暗室中进行检查,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背景染色加深的可能原因包括抗体浓度过高、孵育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DAB变质、显色时间过长、组织干燥、一抗变质等,解决方案涉及控制抗体浓度、严格操作规程、使用新鲜抗体等。
免疫荧光无法染色的原因可能与固定时间、triton透化、BSA孵育、抗体量不足、二抗浓度不足、标记物强度不足等有关,应调整实验条件,如增加固定时间、优化triton透化、适当调整抗体浓度等。
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可能源于细胞核干扰、细胞状态差异、共定位问题或核定位问题,解决方法包括调整抗体浓度、改变细胞状态、采用共标记技术、优化抗体孵育条件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04:18
免疫荧光方法是最早被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的技术,它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以荧光素标记的已知抗体作为探针,检测细胞或组织内的特定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荧光的发出确定组织中某种抗原的定位,同时能进行定量分析。免疫荧光技术因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检验。
免疫荧光方法的关键步骤包括:
1. 冰冻切片制备:确保使用新鲜组织,防止细胞结构破坏和抗原弥散。选择锋利的刀片和适度冷冻的组织,避免裂片和脱落。
2. 组织切片固定:使用冰丙酮等固定液,固定时间根据保存需求调整,确保白片及时固定并妥善保存。
3. 血清封闭:使用与二抗来源一致的血清,减少非特异性蛋白抗原的结合,通常封闭时间为10-30分钟。
4. 一抗孵育:包括孵育时间、抗体浓度,最佳条件为4度环境,通常37度孵育时间为1-2小时或过夜,具体条件需根据实验条件摸索。
5. 二抗孵育:一般在室温或37度下进行,时间通常为30分钟至1小时,二抗浓度需根据实验情况调整。
6. 复染:使用如DAPI等染料形成细胞轮廓,便于定位目标蛋白。
7. 封片:使用缓冲甘油等封片液,保持避光和湿度,避免产生气泡,确保封片过程正确无误。
8. 切片清洗:充分清洗切片以去除一抗、二抗等残留物质,减少非特异性染色,清洗时间为每次3min*3次,一抗孵育后的清洗为5次*5min。
9. 拍照:尽快拍照,不能及时拍照的样本应封好片并使用指甲油封固,以保持避光和湿度。使用荧光显微镜时,应遵循操作手册,确保在暗室中进行检查,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背景染色加深的可能原因包括抗体浓度过高、孵育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DAB变质、显色时间过长、组织干燥、一抗变质等,解决方案涉及控制抗体浓度、严格操作规程、使用新鲜抗体等。
免疫荧光无法染色的原因可能与固定时间、triton透化、BSA孵育、抗体量不足、二抗浓度不足、标记物强度不足等有关,应调整实验条件,如增加固定时间、优化triton透化、适当调整抗体浓度等。
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可能源于细胞核干扰、细胞状态差异、共定位问题或核定位问题,解决方法包括调整抗体浓度、改变细胞状态、采用共标记技术、优化抗体孵育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