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蹲监狱的囚徒到大汉朝的丞相:牛人魏相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5 22: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23:44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陈华
魏相,字弱翁,出身于定陶古城,汉朝丞相,高平侯。他不畏强权,多次挫败权贵,最终成为汉宣帝斩向权贵的利剑,使权倾天下的霍氏集团灰飞烟灭,成为昭宣中兴的实干大赢家。
在古代的商业中心定陶,魏相的崛起并非偶然。他的成就,源于他作为学者型官僚的特质,以及对《易经》的深刻理解。魏相在基层工作经验和丰富的文书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凭借对《易经》的精通,迅速晋升为茂陵县令。
面对冒充绣衣御史的欺诈,魏相果断出击,将其斩首示众,使茂陵城从此太平。他的雷厉风行,不仅赢得了百姓的赞誉,也引起了权贵的不满。最终,他因得罪霍大将军而被下狱,但河南士民的强烈抗议,使他得以释放。
魏相重返政坛后,担任河南太守,对豪强进行了严惩,赢得了百姓的拥戴。然而,他也因此引发了霍大将军的不满,最终被下狱。但在朝廷大赦后,他重新出狱,被任命为茂陵县令,不久后迁为扬州刺史。
在汉宣帝即位后,魏相被任命为大司农,成为汉帝国的农业和财政主官。他要求各级官吏减少冗用、宽省赋税,鼓励百姓开荒种田,深受儒家重农思想影响的他,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他晋升为御史大夫,正式成为三公之一。
面对霍氏权贵集团,魏相选择站在汉宣帝一边,开始了对霍氏的报复。他首先建议由张安世接任大将军,然后逐步剥夺霍氏的权力,最终导致霍氏集团的灭亡。魏相的行动得到了汉宣帝的认可,被任命为丞相,晋爵高平侯。
在任丞相期间,魏相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他支持赵充国的平羌计划,反对汉廷攻打匈奴的决定,主张以积聚粮食、减轻租赋、开放山泽等方式解决民生问题。他的建议得到了汉宣帝的采纳,使民生得以改善。
然而,魏相在政治上也有争议。他提出了“义兵”、“应兵”、“忿兵”、“贪兵”、“骄兵”等五大类兵,并将天道人事混为一谈,这引起了部分将领的不满。尽管如此,他的建议还是得到了汉宣帝的认同,使政治局势得以稳定。
魏相在任丞相九年,完成了大汉丞相的使命,为汉宣帝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去世,使汉宣帝深感痛失一位贤相,追谥为“宪侯”,以表彰其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