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5 21: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9 20:12
答案是会,因为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不是某一个带兵的将军,而是综合国力。
长平之战前的赵国。
进入战国之后,赵国的表现其实一直不如人意,至少来说,不似秦国那般有不可被忽视的存在感,但赵国还有为数不多的一次中兴,而带来这次中兴的是赵武灵王以及赵武灵王进行的胡服骑射。
正是因为有了赵武灵王的存在,赵国达到了左逼秦国,右败齐国,南败魏国,北灭狄人,是赵国的领土拓展千里的风光业绩。
但赵武灵王只是在军事上强大了赵国,就好比美苏争霸中的苏联一样,军事实力看似超级强大,但是综合国力的表现并不只是军事实力。
赵国亦是如此,长平之战前,赵国的军备那是能和秦国平分秋色的存在,但其余各方面,如政治、经济等都和秦国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长平之战前的秦国。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综合的强大就是方方面面的,尤其是经济和政治那是比山东六国强的不止一个档次。
经济上秦国有关中沃野提供的粮食,有巴蜀提供的木材,有义渠提供的战马资源,此外秦国率先打破了旧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全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
尤其是秦国的功勋制度,让所有士兵打起仗来,都不要命的,因为敌人的人头代表的并不是生命,而是富裕的生活、尊贵的身份。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进入战国之后,秦国很少有大规模被歼灭的记录。
长平之战时的秦赵综合实力。
秦赵之间的决战,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毕竟一山不容二虎,战国末期的山头上,也就只有赵国能和秦国抗衡了。
长平之战初,秦国的将军是王龁,赵国的将军是廉颇,经过几次试探性的战争,廉颇吃了几次败仗,发现和秦国硬拼是打不过的,于是廉颇采取了构建防御,坚守不出的策略。
这一下,王龁却无可奈何,但是这场大战对于双方都是一个考验,因为后方的粮草供应是个极大的问题,就在这种环境之下,秦赵都换了将军,秦国换上了白起,赵国换上了赵括,结果就是赵国大败,秦国惨胜,战争具体过程暂且不论。
但是赵国如果不换上赵括,赵国会输吗,当然会,秦国虽然是客场作战,但综合实力毕竟强大,即使打持久战也是赵国粮食供应会先出现危机,但如果不换上赵括,可能赵国不会被坑杀40余万人,所以赵括即使是背锅侠,这个锅他也背的不冤。
秦赵长平之战是一场百万级的大决战,没有经验的赵孝成王和统治了秦国近半个世纪的秦昭襄王相比,无论哪个方面差的都不是一星半点。
赵国败并不是单是败在了赵括身上,赵王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鼓动赵王接收韩国上党地区的平原君也脱不了干系。
综合来说,长平之战开打之后,赵国已经面临了必败的结局,综合实力的差距,是这场战役赵国无法取胜的最关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