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5 17: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01:47
细颗粒物的化学特性相当复杂,其成分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健康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化学成分在颗粒物内部和表面的分布状态。来源的多样性也影响着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使其成为识别颗粒物来源的重要线索。
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构成丰富,主要包括无机成分,如矿物质和盐类;有机成分,如有机碳(OC),它们在细颗粒物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吸光特性主要由元素碳(EC)体现,其化学结构类似于不纯的石墨;还有微量金属元素,它们虽然含量较低,却对环境和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生物物质,如细菌、病菌和霉菌,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会与颗粒物共存,但其在总体化学成分中的占比相对较小。通过分析这些化学成分,科学家们可以深入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以及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和健康防护措施。
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大气中粒径小于2μm(有时用小于2.5μm,即PM2.5)的颗粒物(气溶胶)。虽然细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监测指标。2013年2月28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称PM2.5拟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