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9 10: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3:47
苏武回国后致信李陵,劝他回归祖国。然而,李陵拒绝了苏武的建议,他以书信回应说:“你的美德显扬,名留清时,荣耀与安逸令人羡慕。我身处异国,深知此乃古人悲叹之事,对你心生思念,怎能不依依不舍!你昔日的关怀,让我感激不尽,如同骨肉。尽管我并非才智出众,但怎能不感慨万分!自降伏以来,我独自承受困苦,每日愁苦,只与异族为伴。风餐露宿,以皮毛抵御风雨,以膻肉酪浆充饥解渴。无人共享欢笑,耳中只有胡地的萧瑟悲风。秋天的塞外,草木凋零,夜晚无法入眠,只能听胡笳、马鸣,心生哀愁。清晨醒来,听见这些,不觉泪下。子卿,我怎能不悲痛!与你分别后,我更加孤独。念及老母在垂暮之年遭受杀戮,妻子儿女无辜受难,我深感愧对国家的恩德。你回国享受荣光,我却留在此地受辱,这是命运的安排。我本生于礼仪之邦,却陷入无知的习俗,违背了对君主和亲人的忠诚,长居蛮夷之地,真是痛心!我的后代将变成异族,我又怎能不悲叹!我虽功大于过,却不被明察,辜负了你的期望。我曾想以死明志,但觉得无益,只会增加耻辱。于是,我忍受屈辱,苟且偷生。身边的人看到我如此,以为这是他们能给我的唯一安慰,劝我忍耐。异乡的生活只会让人更感悲凉,增加痛苦。子卿,人与人之间贵在心意相通。前一封信中未能详尽表达,故再作补充:当年,先帝赋予我五千步卒,出征边疆,我孤军奋战,以五千对十万,疲惫不堪,但依然斩敌拔旗,以一当千。然而,最终还是被围困,身受重伤。尽管如此,我振臂一呼,士兵们奋起作战,直至弹尽矢穷。我虽没得到明察,但并非贪生怕死之人,而是为了报答国家的恩情。范蠡、曹沬等人都曾忍受屈辱,最终报仇雪耻。我也有这样的愿望,希望能如前书所述,报答国主。诚然,虚度一生不如建立节操,默默无闻不如报答恩德。以前,高皇帝被困平城,虽有众多英勇之士,仍险些丧命,而我李陵所面临的困境岂非更难?如今,朝廷对我有误解,但我宁死也不愿违背忠诚。你虽身为汉臣,却未得厚待。历史上,萧何、樊哙等人曾遭遇不幸,然而他们才智过人,却因小人的陷害而遭受不幸。我李陵的将军生涯,犹如那未能如愿的英雄,令人扼腕叹息。你说汉朝对功臣并不薄待,但我李陵的遭遇又怎能说不薄呢?你曾孤身出使,身处强虏,受尽困苦,最终平安归来,但功绩并未得到应有的赏赐。相反,那些陷害忠良之人却荣华富贵。我只希望你不必再对我寄予厚望,我已决定不再期待汉朝的回应。生者与死者相隔万里,我们的命运已经不同。我只能作为异域之鬼,与你永别。希望你保重,勿再挂念我。李陵在此,向你深深致意。
李陵(?—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匈奴,汉朝夷其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因而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