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9 08: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7:21
邹世春教授在科研领域有着丰富的经历和显著的贡献。以下是他主持的部分科研项目:
1. 在2012年至2015年期间,他负责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河流环境中四环素抗性基因的污染来源表征及水平转移研究",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耐药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2. 从2010年7月到2015年6月,他又领导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仪器产业化及示范应用研究",致力于海洋环保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3. 2008年至2009年,他主持了澳门民政总署的"澳门汽车维修业喷漆房挥发性有机物(VOC)污染及处理技术评估"项目,关注环境保护的细节问题。
4. 在2007年至2009年,他继续关注水体环境,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典型抗生素的环境行为和归宿。
5. 从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他参与了"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中的分子标志物与源解析",对大气污染源进行了追踪。
6. 2006年至2008年,他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探讨了养殖基塘环境中抗生素的输入及生物积累影响。
7. 2003年至2005年,他开发了聚焦微波-超声波协同萃取新技术,这项技术在环保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8. 作为重点项目,他从2005年到2007年专注于"典型药物污染在珠江三角洲水体中的分布、归宿和控制",强调了药物污染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
9. 邹世春还与国际伙伴合作,分别在2006年至2008年和2002年至2005年,研究了珠三角碳气溶胶的分子组成和同位素特征,以及广州大气中不同粒级气溶胶的污染特性。
10. 最后,在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他指导了广东省教育厅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碳气溶胶的释放、输送和转化研究",为城市环境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这些项目,邹世春展示了他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专业素养和前瞻性研究。
邹世春,1965年2月生。博士,教授,现任教于中山大学海洋学院。主要从事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兴趣包括环境分析、环境污染和控制化学以及仪器研发等。较早从事各类环境介质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包括一些新型有机污染物(如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以及大气颗粒污染物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分析及其污染控制研究。自行设计并研制了蒸汽蒸馏萃取仪、直接超声波萃取仪、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仪、营养盐分析系统以及全自动固相微萃取仪等多种装置和仪器并成功商品化。先后主持国家、省部和市级基金项目20多项;迄今共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