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03: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20:05
相声、独脚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称之为“包袱”。其构思阶段称为“系包袱”,表现阶段则称为“抖包袱”。所谓笑料,实际上就是通过语言、动作即时引发观众笑声的手段。如电视剧中男服务生将蛋糕扣在客人头上,这是浅层次的幽默手法。相声演员则将笑料作为主要艺术手段,通过层层铺垫,达到让观众开怀大笑的效果。这种艺术手法,对于演员的语言技巧有着极高的要求,以“铺平垫稳”为原则,即需要演员充分揣摩观众的心理,适时适当地使用语言,以达到“蓦然抖开,满堂皆响”的效果。
相声抖“包袱”的技法中,常用“三翻四抖”的手法,即在捧哏与逗哏的对话中,捧哏在经过三次反复铺垫后,逗哏才将笑料抖出。这种手法旨在通过层层铺垫,增加笑料的趣味性和出人意料的效果。在组织笑料时,相声艺人会使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如重复、夸张、否定、曲解、误会等技巧,以达到幽默效果。马季在《相声艺术漫谈》中更是将组织笑料的手法归纳为二十二类,涵盖了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笑料构成方式。
抖“包袱”的过程包括系包袱、解包袱、抖包袱三个阶段。系包袱是为揭示事物先作铺垫,将笑料系好;解包袱则是将听众注意力引到相反方向,将笑料系紧;抖包袱则是出人意料地解开笑料,刨开事物的实底,引人发笑。整个过程需要演员精心设计,以达到引人发笑的目的。
评书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通过情节的惊险曲折,适时地抖响“包袱儿”,以加强诙谐幽默感。评书抖“包袱”的手法包括从书中塑造的滑稽人物身上找笑料、在说书现场即兴逗笑、使用夸张、误会、双关语、谐音等手法抖“包袱儿,以及运用状形、状物、方言抖“包袱儿”。双簧则通过语言与动作之间的不谐调,制造出笑料,强调表情、手势的配合。
总的来说,“包袱”作为相声、评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重要手法,通过精心设计的铺垫与出人意料的抖落,为观众带来了欢乐与笑声。这种艺术形式不仅考验着演员的语言技巧和对观众心理的揣摩,更是体现了传统艺术的智慧与魅力。
抖包袱,相声术语,指把之前设置的悬念揭出来,或者把之前铺垫酝酿好的笑料关键部分说出来,比如笑话,最后一句可笑的,点睛之笔,就叫包袱。相声的包袱手法粗放地归纳大约有二十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