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07: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8:50
延迟满足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范式,主要包括两种实验形式:礼物延迟范式和自我延迟满足范式。
在礼物延迟范式中,由Funder, Block等人设计,实验者会向学前儿童展示一个包装好的礼物,承诺完成拼图后才能得到。儿童需要控制自己的冲动,等待拼图完成后的90秒延迟时间。实验者记录儿童指向礼物的行为,如言语和身体动作,以及打开礼物的时间,这些行为反映了儿童抵制冲动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延迟时间越长,表明个体在控制冲动方面的倾向性可能更强。
自我延迟满足范式,也称为Mischel范式,侧重于儿童的“选择”延迟。研究者让儿童在两个奖励物之间进行选择,然后离开房间,留下儿童等待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需要抵抗即时的诱惑,以获得自己最初选择的奖励。SID(Separation-Individuation-Difficulty)情境中的延迟任务更为复杂,儿童需要在两种相互冲突的选择中进行自我调节。这种范式测量的是个体在面对困难情境下的自我调节能力。
无论是礼物延迟还是自我延迟满足,这些实验范式都通过观察儿童的延迟行为,揭示了个体在面对诱惑时的自制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这对于理解个体发展中的自我控制和决策制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而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固执,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