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理论错位理论产生的背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7 22: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11:23
中国的广告学界和营销学界的理论框架大多依赖于外来理论,本土原创性理论相对匮乏。这源于我国文化传统注重实用性而非理论思辨,导致我们在理论构建上往往缺乏创新。外来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并非直接照搬,而是需要经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即将普遍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效能。
不同于定位理论聚焦于抢占消费者心智资源,错位理论则关注“消费者满意”。在现代市场营销中,企业追求的核心是让消费者感到满意,但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消费者满意"并非固定的标准,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涉及消费者对产品预期与实际体验之间的“错位程度”。
从消费者心理角度看,购买前,他们会对产品设定心理预期,如质量、设计、性能等。如果产品实际性能超过预期,消费者会感到惊喜,认为物超所值,从而产生购买*。这种“错位”策略的关键在于创造高于顾客预期的“产品现实”,提供超出预期的惊喜,使消费者感到“划算”和“愉快”,从而达到满意的购买体验。
举例来说,厂商通过定位策略强调BMW的操控性,但如果在试驾中还能发现额外的惊喜,如停车熄火后座位自动滑动,这样的“产品现实”超越了顾客的“心理预期”,会大大提升购买意愿。因此,商家深谙错位策略者,通常会设定较低的顾客预期,然后提供超出预期的优质产品,以创造更多的顾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