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迹之蒋光鼐故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16: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06:46
从贝丘遗址处出来稍作休息之后,转车去南栅,问司机师傅却不知南栅(zha4)在何处,几经解说,方知是南栅(ce4)——南栅就南栅(ce4)吧!虽然听起来更像男厕,可是生活远比书本重要,入乡还得随俗(同样的,在广东,南涌(chong1)不是南涌(yong3),这倒有可能是当初繁化简之后,涌涌(水之旁有勇气)不分了)。
关于蒋光鼐,没来广东之前对他本人我是孤陋寡闻的,可是这就像任弼在我家乡一样,也许他们并不被大众那么熟知,却是收录在县志中的人物,而县志是用以供县人来铭记昔日他们的丰功伟绩的,所以在当地人看来,这些人物就成了骄傲,是可参拜的,于是乎,其出生地也就总会出现一些故居了。
从八行坊牌下往里走几百米,就会看见一颗历经百年而枝繁叶茂的荔枝树,树下就是蒋光鼐故居了。故居又名荔荫园,如今被政府修葺整理过后作为抗日教育基地。在门口登记过后,就可直接入园一探究竟。
这里也是冷冷清清,翻看了下登记薄,今日就两人曾来此参观过,也许是一对情侣误入此地,而后悄然离开。我从门而入,信步悠闲于楼上楼下、屋前屋后,这偌大的房子倒是空无一人打扰,除了我像个孤魂野鬼到此一驻足。想来当初这故居还曾闹过鬼,一对寄居在此的夫妇无端亡故,以及后来的一些传闻使得这故居也蒙上了一丝寐影。故居屋前屋后种满了荔枝、龙眼、玉兰树,历百年而老树发新芽,倒是可做为天然的遮荫伞,再加上当初屋子的设计,尽管外面是高温酷暑,屋内却是清凉无比。故居建筑的设计让我想起开平的碉楼,同样的中西结合,同样狭窄的楼梯过道,同样的起居卧室,只是或许是因为大环境的不同,这里少了碉楼的各种抵御强盗的防御洞,而多了宽敞明亮的楼台——这里与我心中所想的民国建筑风格有几分符合,既有那种钢筋混泥土西式风情,又保留有中国传统那种别院居所。
房屋整体不算太大,在传话靠吼的年代,鬼子来了,楼上听见楼下动静大概不成问题。从屋后出来,满眼所见除了荔枝、龙眼树之外,一颗颗的木瓜挂满枝头,其坠坠如下垂的奶子,只是长错地方。站在屋角,从下往上望去,被粉刷成暗红的墙壁甚是威严,一如鬼魅般让人不寒而栗,也如血染的色彩般让人感觉阴森恐怖。朗朗乾坤之下不至于不敢踏足而入,但阴雨天或是夜晚怕是少人敢来打搅,纵使有将军的头像悬挂当空。
从荔荫园出来时,一对母女从园口进入,小孩嘻嘻闹闹,而母亲相对无言,可不足片刻功夫他们就讪讪而归。屋子映衬在大树底下,空空如也,昔日的光景不再,只剩下我这个过客和门口看门的大爷。
故居后山上有蒋光鼐为其弟修建的光鲁亭,以及蒋氏墓碑,我并未久留,匆匆而过。元遥想当年这里或许本来就是幽静之所,如今少有人光顾也该在情理之中。这片土地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故居周围已然建起了各式出租屋,可是荔荫园倒依然是清幽之地。
原路折返,回到居所,劳顿之后本想休息会,可隔壁的麻将声和吆喝声却是此起彼伏,让人无法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