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16: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1 15:00
中考前两个月补语文有用吗
有用,语文是一项需要积累的学科,日常多学习,考试时才能手到擒来。
中考前最后两个月,一般建议同学们少刷语文卷子。为什么?到了这个阶段,家长们都开始为孩子搜集各个学校的真题试卷了,本以为能有110分的能力,真题试卷一刷只有90分,离重点中学的差距不是一点,卷子刷的阅读,考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崩溃。刷卷子不会在最后两个月给我们带来什么质的改变,只有少刷题、多分析、做好精准练习才能给中考语文提分。
少刷题不是不刷卷子,而是我们通过刷卷子来进行分析,避免在下一张卷子上犯同样的错误。分析试卷上的丢分题型、思考出题的规律和目的,这样再看到同类题目,我们哪怕看不懂意思,也能从题目形式上对答案有一个大概的判断了。做好精准练习,只补自己的薄弱环节,这是抓住最后两个月的冲刺时间,应该进行的复习重点。
中考语文学习方法
⑴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仔细的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⑵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⑶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⑷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⑸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中考语文学习技巧
1.学语文不仅靠技巧,更靠思维
有些同学尤其是男同学,认为万物有规律,所以总是把希望寄托于训练,希望题海锻炼出自己逢考必胜的能力。男孩子往往喜欢通过大量训练熟能生巧之后,做题势如破竹的感觉。
但是语文绝对不是技术,学不好语文也不是没有掌握什么神秘的“语文技巧”。我不否认,语文的考查形式是试卷,应试是有一定技巧的。
但是如果抱着“语文是个技术活”的心态,盲目勤学苦练,题海战术。我想除非能准确无误的押对中考题,这个方法绝对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成绩。
提高语文成绩绝对绕不开提高语文素养。如果没有语文素养,一切答题技巧都是无用,流于表面,只能撞大运。
所以一定要明确语文素养是打底的“九阳神功”,打好底子,不急功近利,不盲目进行大量练习,才能最终让自己的成绩“乾坤大挪移”,一飞冲天。
2.不仅要看结果,更要重过程
文学一类,却要的是形象生动,有时候常常是距离产生美,把万事弄得模模糊糊,老是有话不直说,一个现象,描写来体悟去,最后能让人沉默思考才叫本事。
学语文的时候,不要直接记住答案,要静下心来陪书中美人“谈天谈雪谈月亮”,感受到语文深层的魅力,分数才会上得去。
平时做题应该多注意梳理答案是怎么来的,作文立意是怎么想到的。而不是背诵固定答案套路,记忆都有什么样的作文立意。
3.学语文不仅要走脑,更要走心
有的学生用理性思维学习语文,把文章信息化,接收到了“某人写了某某”“某人语言辞藻华丽或者朴实”“某某写文章表达了他的某某情感”等信息而已。
他不会把文字句段当作一个载体,当作一个盛满作者人生体悟和情感大餐的容器。
“走脑不走心”的孩子真是吃亏,也许他能流利地背诵一些名人名言,好的语段;记得住哪个名人在哪篇文章写出了什么样的情感……他都认识,都记得,就是一个也不会用,一个也没有帮助他语文能力成长。因为他不懂得带入自己去体会。
对于理性思维的孩子,不带入自我去读文章,文章中的事情永远和自己距离好远,仅仅是一个故事,仅仅是见识或者谈资。这样是学不好语文的。用心体会,和文章试图找到共鸣,心有戚戚焉,你就真的理解了。这是语文提高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