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15: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8 09:55
肛肠疾病是指发生于*直肠部位的疾病。常见病有痔、肛隐窝炎、肛裂、肛痈、肛漏、脱肛、息肉痔、锁肛痔等,在古文献中统称痔疮、痔瘘。
病因病机
肛肠疾病致病因素主要有风、湿、燥、热、气虚、血虚等。风善行而数变,多易夹热,热伤肠络,血不循经,故风引起的便血其色鲜、出血暴急。湿性重浊,常先伤于下,湿与热结,*局部气血纵横、筋脉交错,发为痔;湿热蕴阻,经络阻隔,气血凝滞,热甚肉腐成脓,形成脓肿;湿热下注大肠,气机不利,瘀血凝聚,易成息肉;热易伤津动血,热积肠道,大便秘结不通,局部气血不畅,瘀滞不散而为痔,或迫血妄行便血。燥热内结,耗伤津液,则便秘;或素有血虚肠燥,排便努挣而致便血等。气虚常因脾胃失运,中气不足,如此则气虚下陷,无以摄纳引起直肠脱垂、内痔脱出不纳;气虚正不胜邪,不能托毒外出,故脓肿时难消难溃,溃后脓水稀薄;血虚常因失血过多或脾虚生血乏源,血虚则气虚,气虚则无以摄血而下血,形成恶性循环;血虚生燥,大便秘结,损伤*成裂;创口赖血濡养,血虚则难以愈合,易成痈成瘘。
常见症状
1、便血是最常见症状,或一线如箭或点滴而下,多见于痔、肛裂、直肠息肉、锁肛痔等。
2、肿痛 是肛周脓肿、嵌顿痔、外痔水肿、血栓外痔的常见表现,根据肿势的情况结合苔脉等可以进行辨证论治。
3、脱垂 是痔及息肉痔、直肠脱垂的常见症状。内痔脱出则红肿疼痛,部分患者复位困难,若复染毒则局部糜烂坏死;若气虚下陷则易反复脱出。
4、流脓 多见于肛瘘、肛痈。脓出黄稠者,多湿热蕴组;脓出稀薄不臭者,或创口凹陷者,多气阴亏虚。
5、便秘 是肛裂、痔、肛痈等疾病的常见症状。伴口臭、身热、小便赤,舌红、苔黄、脉数者,多为燥热内结;伴面色黄白、神疲乏力、舌淡、脉细无力,多为血虚肠燥。
6、分泌物 常见于痔脱出、直肠脱垂、肛瘘等。湿热下注或热毒蕴结所致者,多伴有局部肿痛、口干、身热、小便赤、食欲不振、胸闷不适、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分泌物若清稀,多为气虚脱肛、虚证肛瘘等。
常用检查方法
*疾病常以膀胱截石位表示,以时钟面12等分标记,血栓外痔好发于3、9点,肛裂好发于6、12点,内痔好发于3、7、11点,赘皮外痔多发于6、12点。一般肛瘘距肛缘较远者,其内口多位于截石位6点;距离较近者,多位于外口相应点位附近。常见检查和治疗的体位有截石位、膝胸位、侧卧位、蹲位、弯腰扶椅位等。
肛肠疾病检查须在询问病史基础上进行。常见检查方法有*视诊、*直肠指诊、窥肛器(*镜)、结肠镜检查等,其中*直肠指诊最为常见。其方法为:在患者局部松弛情况下,指套涂抹润滑剂,先将指尖接触肛缘,再深入*内部,过程循序渐进,不要遗漏,并按照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分别触摸检查至少2圈,检查有无肿块、溃疡、狭窄、裂口等,查看指套有无染血、分泌物等。
治疗原则
肛肠疾病的治疗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内治法一般用于*疾病初期或伴有严重脏器疾病,不宜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常见治法:清热凉血法、清热利湿法、清热解毒法、清热通腑法、活血化瘀法、补养气血法、生津润燥法、补中升陷法等。外治法有熏洗法、敷药法、塞药法、手术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