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15:2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1 05:32
我们有零基础在语言环境下学一门语言的经历吗?我在俄罗斯第一年就是这样。来俄罗斯都三年了,第一年刚来的时候连字母表都不,班上有英国的,越南的,黎巴嫩的等,老师大多数也不会英语,一般是法语德语,所以基本都是用俄语学来的。从学习经验来看,我第二年已经可以听懂一半的数学系专业课程,现在别人会说我俄语和俄罗斯人一样,抛开进步,努力什么的意义不谈,我没看过中文教材,当初买的走遍俄罗斯上也没有几句汉语,同学也是,都是一开始模仿,到后来可以自己独立运用,我觉得和我小时候学习汉语的过程是一样的。所以我从经验分析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语言学习功能没有退化,而是没有那种环境去激发它。我认为是来俄罗斯之后由于语言环境封闭,又有急切的运用需要,所以才被激发的。这和我们小时候一样,不是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1 05:30
很多情况下,学习不是由于脑细胞增加,而是联结的减少。婴儿的脑中神经联结的数量其实远多于成人(手机码的,报歉暂不提供引用),当然不同脑区之间发展轨道有差异。听觉区的突触数量出生后基本在下降最后稳定,视觉区下降并稳定时间略迟,前额叶在出生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还在生长,但也经历下降段。这样的现象促成了现在一派的观点,即认为知识的产生至少大多数时间不是通过突触的形成,而是联结强度的减弱乃至联结的消失。试想一个系统如果无差别的对什么都反应,就无知识可言。对不同信号的"有意义"的变化敏感,而对"无意义"的变化敏感降低的过程,就是知识产生的过程。这也是ConnectionistModeling的基本思路。回到语言这个话题。儿童区别非母语区别性特征的能力减弱,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这部分联结被无差别化对待了,因为这样的变化不predict不同的"意义"。
无中生有建立biological的新联结的难度是很大的。因此即使对于所谓关键期的孩童,能产生新联结并不是其学习能力的来源。其学习能力强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如前所述,知识是神经联结由外界因素驱动下减少而产生的。到了成年期学习新语言,很多小时候被减弱prune掉了的联结可能需要与在母语学习中被保留加强的联结竞争,自然比较辛苦。二是涉及语言存在的意义。语言可以帮助一个人交流,理解别人意图,表达自己想法。对婴儿来说,能说出"我要奶奶",就能避免妈妈误会其哭闹是要吃饼干或者乱发脾气。因此语言的学习对其有很强的功能意义。使用语言带来的reward强化对语言的学习。长大之后学其他语言,首先如一所述已有难度,其次对生活fit的影响不那么大,不如baby那,motivated,学习成果也不那么好了。但如果有切实需要,即使学不到整个一门语言,也还是能掌握需要掌握的部分,参见常和外国人打交道的边境小贩。以及毕竟做为母语者,我们也只是掌握到我们需要的程度(goodenough)而已。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1 05:28
因为你的母语是你听取了的第一门语言。每时每刻会听到父母说话,吸取新的用语然后把那些词联想到一个语境。那么,你现在学的外语却不是你第一门接触的语言。所以你就根据你的母语学习。但是不同的语言也有不同的结构,语法之类的。我举例:中文的"经验”翻译成英文是"experience",那么,可不可以用经验用的像”experience”一样吗?当然不行。譬如:Iexperiencedthatthingsbefore.”我经验这个事情以前”看看吧。这句话的意思跟上面的英语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这样意译是不可以。首先经验用的太别扭了。按照语境就应该用体验或经历。再加上,学外语时未必能够养生一个环境。接触的词语都是在上课的时候接触的。无法实践也无法学到日常生活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