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17: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2:31
郭喜林
拙文《比较是认识和鉴别母钱的一把“钥匙”》一文在“钱币圈微信公众号”发表以来,在泉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十几天的时间里,有超过2600人次的阅读、转发、点赞和收藏。还有近百位泉友直接通过各种渠道与笔者联络交流,一起讨论关于北宋母钱的问题。多数泉友对笔者的母钱论述表示赞同,也有不少泉友提出了一些疑问,我们很好地进行了商榷。
泉友们探讨讨论最为集中的问题还是“老问题”:母钱到底有什么特征?换句话也就是说什么样的钱才是母钱?对于泉友们提出的问题,笔者觉得非常好,虽然是老问题但还是切中了要害。是的,关于北宋母钱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多数的钱币爱好者。那么,本人就试着通过徽宗三品母钱的个性赏析,来进一步阐明北宋母钱的共性特征。
(图1)首先来看一枚圣宋元宝小平行书母钱(见上图1)
是品直宋斜宝版式,青铜质,内蒙古东部出土,生坑绿锈。直经25.65毫米,厚1.61毫米,重3.8克。比同版精铸子钱分别超出0.59毫米、0.28毫米和0.2克。
从做工上看,通过*对比,母钱工艺严格,制作精细:钱体平洁,无流铜;字口清晰深峻,无粘连;钱文笔画上尖下宽,横断面呈等腰三角形,故抜模斜度非常明显;穿口干净,有打磨痕迹;面郭精整,背郭立整,边轮周正。
另外,字根部可见明显刀痕,边道底口处雕母留下的压印清晰。是品是一枚进入铸造流程使用过的母钱。
(图2)其次来看一枚政和通宝小平篆书母钱(见上图2)
是品美制版式,陕西罐装出土,青铜质,色泽泛白,黑漆古包浆,薄绿硬锈附着其上。直径25.56毫米,厚1.48毫米,重4.3克,比同版精铸子钱分别超出0.58毫米、0.21毫米和0.2克。
通过*细部比较,是品工艺高超,做工异常精细:钱体干净,地张平如车工;钱文精美,笔画挺拨,细如乌丝;笔画间隙清晰,自上而下一通到底;面郭及钱文上窄下宽,横断面呈直角梯形或等腰梯形,形成明显的拔模斜度;穿口光洁,没有冷加工痕迹。
另外,轮郭周正,底口清晰可见雕母留下的凹线。是品是一枚未曾使用过的母钱,泉友们称其为母钱标本。
(图3)最后来看一枚宣和通宝小平篆书母钱(见上图3)
是品方冠版式,白铜,黑漆古包浆,传世品。直径25.56毫米、厚1.58竞米、重3.8克,分别比同版精铸子钱超出0.54毫米、0、23毫米、0.1克。
通过*对比,母钱状态明显不同:做工细致,钱体干净平整。钱文细挺,上窄下宽,横画字面呈弧形。
钱文底口、轮郭底口干净利索。是品是一枚没有雕痕的曾经使用过的母钱。
事物的个性体现共性,现象表现本质。钱币也是如此。
以上徽宗三品母钱,币种不同,版式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母钱的个性特征、表现状态也个不相同。但是,从这些母钱的个性,可以使我们看到母钱的共性,可以使我们体会母钱的本质属性,那就是:母钱个头大,铜质精良,钱文精美,做工精湛,最大限度地展现了雕母的某些风格。同时判断母钱,对钱面和钱背要综合分析,北宋钱币有面深背浅的情况(有借背铸钱的可能),主要看钱面具备不具备母钱的特征,只要钱面充分表现了母钱特征,就可以断定为母钱。把握住这些共性特征即本质属性,具体钱币具体辨析,多看多比较,举一返三,就能够准确认识和鉴别母钱了。
(感谢郭喜林老师的来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