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17: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02:30
分析样品的漂白剂含量,首先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通常,样品会先进行酸化处理,引入H+离子。接着,通过通气环节,让空气和氯气参与反应,然后加热以促使反应进行。在这一过程中,使用双层冷凝管可以有效排除有机酸和挥发酸的干扰,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美国的分析方法有所不同,样品先酸化后进行蒸馏,以分离SO2。通过吸收液H2O2,将其转化为H2SO3,进一步氧化后得到硫酸。测定SO2的方法有两步:一是中和法,即亚硫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后,用双氧水氧化成硫酸,再通过标准碱溶液滴定至终点,测定其含量;二是重量法,直接测量SO2的重量。
日本采用双层冷凝管的方法,虽然可以排除干扰,但通气法在测定SO2时容易受到挥发性气体和有机物的影响,导致误差较大。因此,日本有的科研单位倾向于使用比色法来测定SO2残留量,这种方法更为简便,而且准确度相对较高。美国则采用酸化蒸馏后用中和法,尽管原理类似滴定法,但因其处理步骤复杂,且需要通入氮气,条件较为苛刻,所以国际标准通常采用更为简便的比色法,尽管这涉及到四氯汞钠的毒性问题,但考虑到操作便捷性和准确性,比色法成为优选。
漂白剂是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退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一些化学物品,透过氧化反应以达至漂白物品的功用,而把一些物品漂白即把它的颜色去除或变淡。常用的化学漂白剂通常分为两类:氯漂白剂及氧漂白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