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01: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22:36
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结构探讨个体的心理构造与心理发展,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层次,以及意识、潜意识的概念,并涉及焦虑与防卫机制的讨论。
本我作为个体的原始意识状态,遵循快乐原则,追求即时满足。自我在面对外部世界与内在驱力时,发展出能够调和两者,遵循现实原则的意识状态,愿意等待满足需求。超我则源自外在环境的道德影响,遵循理想原则和完美主义,以良心等形式体现。
对于人格发展的时间,精神分析学派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超我大约在6岁开始形成,另一种则认为在10岁左右。本我作为个体早期的基点,遵循快乐原则,通过与现实环境的互动与适应,逐渐发展出自我,以适应现实原则。在大约6岁以后,超我的力量开始崛起,个体在社会道德等加入内部竞争的背景下发展出超我。
自我包含获得基本需求满足、调节本我需求、管理超我接受的冲动以及解决冲突的功能,遵循现实原则,以逻辑、语言和分化的情绪、观念为特点。超我则追求高超的理想与完美道德原则,包含自我控制、自我理想与良心,阻止本我冲动,鼓励追求完美。
意识层次分为意识层面、前意识层面与潜意识,分别代表个体对现实的直接体验、潜在的意识内容以及未被意识的潜意识内容。焦虑源于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以及幼年时期的恐惧感。焦虑表现为现实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
人格发展涉及口腔期、*期、性器期、潜伏期和两性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色。防卫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反向、退化、补偿、幻想、转移和升华等,帮助个体缓解冲突焦虑。
精神分析学派的俄底浦斯情结是一个经典概念,描述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纠葛。然而,在现代客体关系理论和女权主义视角中,这一概念受到质疑和重新解释,关注更早的前俄底浦斯期内容。
精神分析学派包括创始人弗洛伊德,即他的学生阿费烈德 .阿德勒、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奥图。兰克,卡伦。杭妮,史塔克。苏利文等。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