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01: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5:12
方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的景区,传说中南京第一个被人工改造过的山,历史上包括东吴时代已被纳入水利工程之中。南京向北有天堑长江和黄金水道,向北有邗沟和巢湖两条水路沟通江淮,向南则是水路交通的薄弱环节。通过人工改造,将南京与太湖水系的河道串联成线,弥补了天然缺陷。吴人将工程起名为“破岗渎”,方山是破岗渎的终点,山南筑有方山埭。埭是横截河道的土坝。破岗渎中间高,两头低,要通过沿途上下十四埭,太湖船才能层层抬升至句容,再下航方山,经秦淮河入城,最后走运渎入吴宫。
过埭时,用牛牵绳引船,需缴牛埭税,类似于现在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方山设有津主一人负责管理,因此古人相送,关系近、感情好的人便送到方山,由于方山距城有四十里,大多还要住一晚才依依惜别。迎来送往,客货中转,方山便热闹起来。
相传,晋元帝时,建康老百姓因为大官张廷尉私建大门侵占民宅,到处打官司无人敢理,后来听说另一个高大的官贺司空出城,便跑到方山拦住他告状,张廷尉吓坏了,赶紧拆掉大门,还亲自去方山请罪。晋成帝逝世,名士阮裕自会稽晋京,千里赴丧,不见京中名流,事毕了就打道回府,众人齐追至方山,不及而返。这两件事都记在《世说新语》里,所以方山津是东南方向出入京城的必经之地,与著名的石头津南北相对。
王彪之、谢灵运等文人也曾留下方山送别诗,谢灵运在方山任职永嘉太守时,其永嘉山水诗是中国诗风的一大转折。元嘉末,尚书令何尚之退休后即僦居方山,还写了《退居赋》以明其志。何尚之是“赞扬佛教”的著名居士。孝武帝时,又有高僧释法瑗庐于方山,注《胜鬘》及《微密持经》。这是方山与佛教搭上关系的最早明证。
方山的繁荣与南京的地位休戚相关。隋文帝统一南北灭陈后,对南京做了两件坏事。一是六朝台城平荡为农田,这倒还好,没人住的皇宫终究要废圯,老百姓还可以多两块砌房的砖瓦。另一件才是真正的“辣手摧花”,废弃破岗渎,南京从此像被人挑了筋,切断了与三吴腹心之地的紧密联系,武功尽废。后来南唐建国,因为太湖一带基本为吴越控制,东南水路依旧不通。南宋初年,金兀术就为这个吃了大亏,他领着载满财货的船队从江南返回时,只能绕道镇江,结果困在到处都是芦苇、港汊的黄天荡,差点被韩世忠包了饺子。到了朱元璋,破岗渎已经没法恢复,只好在溧水另开胭脂河,才解决与苏南的交通难题。
方山是从构造高原或台地分割出来的破碎山体,它同样以平坦的山顶为特征,如中国粤北的丹霞山,高 600 多米,由厚层坚硬的晚白垩系红色砾岩、 砂岩等岩层组成,岩层倾角仅 5°~8°,峰平坡陡,形似城堡或山寨,故俗 称为“城”、“寨”,如平头寨、扁寨、巴寨等。又如浙江省永康县的方岩, 是由红色沙砾岩组成的方山,高 384 米,附近诸峰群立,顶平形方,四壁如 削。此外在中国的湘、赣、川、鄂、甘、冀等地红层堆积的盆地中,都普遍 发育出构造台地和方山地貌。由砂岩组成的方山以湖南张家界、索溪峪和天 子山一带为典型,如黄狮寨、腰子寨、扁桶寨、顶天楼等等。它们均由上泥盆纪坚硬的石英砂岩、石英岩状砂岩等组成,发育在向斜的终端,岩层倾角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