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饥详细解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12: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06:40
啼饥,其含义直指因饥饿而发出的哭声,这种情境常常出现在生活困苦、食物匮乏的场景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它被生动描绘出来。如在《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八回中,王建独子因年幼,半夜因饥饿而啼哭,王建听到这凄凉的哭声,不禁想起往昔在临淄的荣华,对比现实的贫寒,心中充满了感慨。
苏曼殊的《海哥美尔氏名画赞》中,描绘了劳动者同盟罢工期间的艰辛,家中的妻子憔悴,幼小的孩子因饥饿而啼哭,这一幕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
郭沫若的《卓文君》第一景中,通过“啼饥的猫头鹰也没有,吠月的犬声也没有”这样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饥饿的孤独感,连动物也难以觅食,生活状态之惨淡可见一斑。
总的来说,“啼饥”不仅是一种生理反应,更是对贫困生活的生动写照,它承载着人们的困苦和无奈,展现出生活的艰辛和人性的坚韧。"啼饥号寒"这一成语,正是对这种困苦生活的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