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09: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23:29
对肝癌患者,大量腹腔积液常被作为禁忌或慎行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指征[1],而保守治疗效果很差。但是,有些腹腔积液的主要原因是肝动脉-门静脉瘘(arterioportal fistula,APF)所致的门静脉高压[2, 3],适当的介入治疗可以取得理想的疗效。2002年7月~2005年8月本科室对9例肝癌并高流量APF及大量腹腔积液的患者实施了积极的介入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9例患者,其中男性7人,女性2人,年龄39~62岁,平均54.1岁。依据1997年全国肝癌会议公布的标准,全部病例确诊为肝癌,皆合并有大量腹腔积液。近期发生过上消化道大出血2例。全部病例均行肝动脉DSA,证实存在高流量APF。
1.2 DSA表现
全部病例均见肝内高血供病灶,但常因肝动脉-门静脉大量分流显示不清,肝内门脉系统完整清晰显影,同时见门静脉主干有逆肝血流,使胃冠状静脉甚至脾静脉、肠系膜静脉近肝端显影。中央型分流7例,周围型2例。3例同时合并有小量肝动脉-肝静脉分流,皆为周围型。
1.3 介入治疗方法
对周围型APF,肝动脉造影后将导管置入靶动脉,尽量靠近瘘口。将明胶海绵制成约2×2mm大小颗粒,与对比剂混匀,经导管透视下缓慢注入,彻底栓塞该动脉分支。再对肿瘤行碘化油栓塞。
对中央型APF,将导管尽量接近瘘口,对于无法区分瘘口位于肝左还是肝右动脉者,将导管稳定于肝固有动脉。同法制备明胶海绵颗粒,每注入3~5粒,“冒烟”观察血流改变一次,如此反复。当动静脉分流明显减缓后,再次造影,此时常能进一步明确瘘口位置和肿瘤供血情况。将导管越过或避开瘘口,进入肿瘤供血靶动脉,以碘化油尽量栓塞肿瘤。再将导管置于瘘口近端,继续注入明胶海绵颗粒,直至完全消除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再次行肝动脉造影,如还有高血供肿瘤灶,再行碘化油栓塞。术末行间接门静脉造影。
栓塞过程中尽量不用弹簧圈。对动脉显影不清,门静脉几乎与动脉同时显影者,估计瘘口较大,明胶海绵颗粒可能通过瘘口进入门静脉,可在瘘口附近释放1枚直径3mm的带毛钢圈,再予明胶海绵栓塞。
3~4周后再次肝动脉造影,对残留的APF和高血供肿瘤病灶再次行栓塞治疗,方法同上。
2 、结果
首次介入治疗后:(1)7例APF完全消失,2例残留少量分流,全部病例门静脉血流方向由逆肝转为向肝(图3-6);(2)6例肿瘤病灶内碘化油沉积良好,2例部分病灶内有碘油沉积,术末肝动脉造影全部病例无明显高血供病灶显影,1例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多个小分支向肿瘤供血,并有小量向门静脉分流,无法进行栓塞治疗;(3)术后2周内超声检查,5例腹腔积液完全消失,4例残余少量腹腔积液;(4)2周后肝功复查,5例原来肝功能有明显损害者全部明显改善;(5)全部病例原有腹胀、腹痛、厌食、乏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3~4周后再次肝动脉造影显示:(1)3例APF完全消失,另6例显示有少量分流,但门静脉均为向肝血流;(2)原来明胶海绵栓塞的肝动脉主干或大分支均有不同程度的再通,可以通过再通的动脉对肿瘤病灶进行栓塞治疗;(3)7例有高血供肿瘤病灶显影。
再次介入治疗后:(1)6例显示有少量分流病例中,4例动静脉分流完全消失;(2)有高血供肿瘤病灶显影7例中,6例碘化油在病灶内沉积良好。
3、 讨论
APF在肝癌中的发生率较高,多见于巨块型、多血供肝癌,常提示病变的严重程度,是中晚期肝癌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原因之一;APF所致的门静脉高压,临床表现以腹腔积液为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次之[3]。高流量APF常是肝癌腹腔积液的重要原因,人们对此往往认识不足。
腹腔积液是肝癌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合并大量腹腔积液的肝癌通常被划归到晚期,因此而失去手术机会,有学者将腹腔积液作为禁忌或慎行介入治疗的指征[1]。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腹腔积液是高流量APF所致的门静脉高压引起的,对于这类病例,如果有效地阻断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就能降低门静脉压力,进而减轻或消除腹腔积液。CT增强扫描对APF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4, 5],可以作为病例选择的必备手段。所以,实际工作中,有必要也有条件将高流量APF所致腹腔积液与其它原因所致腹腔积液区分开来,对于前者应给予积极有效的介入治疗。
APF的治疗以动脉栓塞为首选[2, 6, 7]。APF的栓塞治疗,在尽量减少分流量的同时,要考虑肝功能的代偿能力和肝癌本身的栓塞治疗。所以在介入操作中要尽量减少正常肝动脉分支的栓塞,要将导管尽量靠近瘘口再行栓塞。但是对中央型高流量APF,有多个分通过侧支循环向瘘口供血,常需在肝固有动脉主干进行栓塞。
多数学者选择弹簧圈作为主要的栓塞材料[2, 6],这样可以防止损害瘘口后的门静脉。但是弹簧圈栓塞的是较为粗大的血管,为永久性栓塞,栓塞后易于形成侧支循环,导致APF复发,并因主要动脉阻塞导致肿瘤血供复杂化,影响以后的动脉栓塞化疗。我们选用2×2mm的自制明胶海绵颗粒作为主要栓塞材料,避免了上述缺点。当然,如果瘘口粗大,直接用明胶海绵颗粒可能会栓塞门静脉,这时可以先用弹簧圈栓塞使血流减缓,再用明胶海绵补充栓塞。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并未遇到如此粗大的瘘口,全部应用明胶海绵,并未有门静脉栓塞的情况发生。
对于并发高流量APF的肝癌腹腔积液病人,APF可能不是腹腔积液的唯一原因,但是阻断肝动脉-门静脉分流,降低门静脉压力,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组病例中有一例腹痛、发热、腹肌紧张,腹腔积液呈血性、混浊,查到大量有核细胞和癌细胞,考虑有原发性腹膜炎及腹腔转移,经栓塞治疗后,腹痛、发热症状很快消失,腹腔积液完全吸收。
由于该介入治疗有创伤小、简单、安全的优势,消除分流降低门静脉压力后起效很快,所以对于大量腹腔积液、恶病质、体质衰弱的的病人也可以应用。此时,介入操作要简单快速,不求完美,以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为目的,有可能取得理想效果。这类病例术后腹腔积液大量快速吸收,心脏负荷加重,有可能使已经存在的心功能不全加重,临床工作中注意作相应的处理。高流量APF常合并门静脉瘤栓,介入治疗多需要完全栓塞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主支。所以栓塞治疗前一定要评价门静脉系统的通畅程度,评估动脉栓塞后肝脏的供血,以防肝脏缺血坏死,肝功能降低,加速病情的恶化。
总之,肝癌晚期并发腹腔积液的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有高流量的APF,经过积极恰当的介入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疗效。对此类病例,在临床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并积极行介入处理。
图1 肝总动脉造影示中央型高流量APF,门静脉于动脉早期显影。
图2 门静脉主干血流逆肝,侧支开放。
图3 2×2mm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肝动脉,消除APF。
图4 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异位肝动脉造影仍有小APF,肝内癌灶显影清晰。
图5 先超选择插管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小APF,再以碘化油栓塞肝内癌灶,再次造影示无APF和高血供癌灶显影。
图6 间接门静脉造影示门静脉血流向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