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08: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1:49
19世纪中叶,瑞典化学家J.J.贝采利乌斯首次对陨石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这标志着天体化学研究的开端。随后,R.W.本生和G.R.基尔霍夫通过研究太阳光谱,进一步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1917年,W.D.哈金斯通过对数百个陨石的化学分析,提出了元素丰度的偶数律,揭示了元素在宇宙中的分布规律。1930年和1937年,I.诺达克-塔克、W.诺达克和V.M.戈尔德施密特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元素及核素的宇宙丰度理论。
进入20世纪50年代,空间探测技术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天体化学的深入研究。苏联和美国发射的探测器对地球高层大气、行星大气层、表面矿物、撞击坑、地层和行星内部结构等进行了广泛探测,同时对星际空间的温度、磁场等也进行了测量。彗星、流星和宇宙尘的研究提供了生命前期化学演化的重要线索,以及地外物质对地球环境影响的证据。
全球范围内对陨石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如2500多次陨石和南极洲11000余块陨石的分析,为理解元素丰度、太阳系起源、宇宙线变化以及可能的环境灾难提供了关键数据。阿波罗11号登月计划带回的月岩样品,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月球矿物、化学成分以及地月系起源的认识,对比较行星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月球地质图的编制揭示了月球的演化历程。
天体化学是研究天体和其他宇宙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化学过程的学科。元素与核素的起源、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化,地外物质与地球的相互作用及其效应,也是天体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天体化学是地球化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天文学之间的边缘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