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军事上的优势地位与什么因素紧密相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07:5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21:16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战争,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1853年7月2日,俄罗斯军队入侵土耳其,展开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序幕。1854年3月28日,英法对俄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关于“克里米亚战争”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一、交战的双方及战争的性质
1853年夏,俄国借宗教争端之机,挑起俄土战争。沙俄鲸吞土耳其的行动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震动了欧洲。1854年3月,英法对俄正式宣战。之后,英法积极争取盟友,1855年1月与撒丁王国结盟共同对俄作战。奥地利帝国对于巴尔干半岛早已怀有野心,现在,面临俄国威胁,它派遣8万大军云集东部边界,准备攻击俄军后方,并多次向俄发出通碟。俄国虽在战争期间进行过外交努力,试图与丹麦、瑞典、普鲁士等国结盟,但均遭拒绝。因此,克里米亚战争实际上是俄国同英、法、土、奥、撒同盟的交战,即孤立的俄国对欧洲数强的较量。这也是俄国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的性质,
第一,对俄国和英法双方来讲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对于土耳其来说则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
第二,这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与落后的农奴制度之间的一场较量。
二、战争持久的诸多因素
克里米亚战争交战双方强弱分明,正常情况下,战争会在短时期内结束。然而,战争开始于1853年夏直至1856年春才结束,历时近3年之久。究其原因,大体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战场范围较大。克里米亚战争有3个重要战场:巴尔干半岛、克里米亚半岛和高加索。其中决定性的主要战场在克里米亚,故称克里米亚战争。此外,在波罗的海、白海和远东也曾发生零星战争。如此广大而复杂的战场范围,是导致战争持久的客观因素。
第二,俄国因素。首先,俄国蓄谋已久。镇压了1848年欧洲革命后,沙俄享有世界宪兵的“荣誉”。沙皇尼古拉决定利用当时的地位和时机,实现建立世界帝国的野心。在争霸世界的斗争中,沙俄一直把南下征服土耳其帝国、夺取近东和巴尔干作为头等战略目标,于是沙俄精心准备,调兵遣将,将大量兵力集结于巴尔干半岛附近,这为后来的克里米亚战争赢得了暂时的主动。其次,俄国具有一定的军事实力。自彼得一世实行军事改革后,俄国的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加之历代沙皇的扩张战争,使俄国积累了一些作战经验。这样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俄国已具备一定军事实力。如1854年10月的塞瓦斯托波尔防守战中,俄军强大的海岸炮火的有力还击,迫使联军推迟进攻。在其他的一些战役中,俄军常依仗优势兵力多次冲垮联军阵线。尽管战争以俄国的失败告终,但它毕竟阻止了联军的速胜势头。再次,俄军在某些战役中,不时采取相宜措施。如塞瓦斯托波尔一战中,俄军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加强防御。在要塞临海一面已有强大的海岸火力的条件下,仍将五艘旧战列舰和两艘巡航舰横向沉没在北湾入口处,其余舰只随时待命,有效地阻止联军蒸汽舰迅速突进港内。上述几点,是造成联军陷入持久战的另一个客观因素。
第三,英法因素。对联军而言,这是战争持久的主观因素。
首先,战争伊始,英法对土耳其援助不力。俄土战争的第一仗,俄军就遭败绩,而此时的英法没有给土军以强有力的援助,趁势联合攻击俄国,相反,他们却压制土耳其同沙俄“谈判”、“解决争端”,致使土耳其行动犹豫,贻误战机。沙俄重新集结军队,并歼灭停泊在西诺普港口的一支土耳其舰队,控制了黑海的制海权。1854年3月英法才对俄正式宣战。
其次,联军进攻软弱,指挥失误。对俄宣战后的近半年时间里,英法的进攻是软弱的,它们力求把军事行动主要限于黑海沿岸地区而不进攻沙俄的中心要害地区。联军的舰队常常只是以远距离炮轰一些港口和据点来夸耀自己的胜利。一直到1854年秋,联军才开始真正进攻。战争指挥中,英法联军又常犯一些战略性错误。如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俄军舰队被封锁在此地,而联军未曾充分利用俄军城防甚差并在阿尔马战败之机,下令部队强攻直取塞城,而宁愿围攻,致使俄军得到喘息机会,加固城防进行坚守,于是出现了持续11个月的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围攻战。
再次,英法联军内部时有不和。英法联军内部因某些分歧导致矛盾,这就使他们很难协调一致,有力打击俄军。如,1855年5月法军司令康罗贝尔将军与英军司令拉格朗不和,法军司令辞职。同年,法国由于与英有分歧,且国内局势不安便与俄国开始秘密谈判。虽然法俄私下谈判未能终止战争,但它削弱了对俄的打击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战争的结束。
三、战争的其他影响
克里米亚战争是19世纪中期欧洲近代战争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除中学历史教材所述两点外,还具有以下诸多影响。
第一,对土耳其。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交战双方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根据会议和约的有关内容,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独立与领土完整得到欧洲的集体保证。这样使奥斯曼帝国得以延续数十年。
第二,对撒丁王国。撒丁的统治者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加入联军集团对俄作战,取悦了英法,特别是法国。这使撒丁王国在随后不久的完成意大利国家统一的战争中,赢得了法国一时的支持。
第三,对中国,克里米亚战争虽发生在欧洲,但其影响波及到中国。首先克里米亚战争使俄丧失了保持数十年之久的欧洲霸权,俄国南侵的势头被迫停止。然而战争并未给俄国以毁灭性的打击,战后的和约又一时限制了俄国的南下活动。于是战后沙俄开始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并把扩张的重点放在相对贫弱的东方亚洲地区。在1858年到1864年间,沙俄从中国割去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造成深重的中华民族灾难。其次,随着巴尔干问题的暂时解决,英法便把注意力重新投向中国,并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不久寻找借口联合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四,对欧洲的格局。克里米亚战争打破了欧洲国际力量的旧平衡,建立起法国拥有欧洲大陆优势的格局。这种新的格局基本上保持到1870年。克里米亚战争也是后来数十年欧洲大国之间斗争的新起点。普法战争、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才导致欧洲出现另一种政治局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21:15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战争,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1853年7月2日,俄罗斯军队入侵土耳其,展开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序幕。1854年3月28日,英法对俄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关于“克里米亚战争”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一、交战的双方及战争的性质
1853年夏,俄国借宗教争端之机,挑起俄土战争。沙俄鲸吞土耳其的行动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震动了欧洲。1854年3月,英法对俄正式宣战。之后,英法积极争取盟友,1855年1月与撒丁王国结盟共同对俄作战。奥地利帝国对于巴尔干半岛早已怀有野心,现在,面临俄国威胁,它派遣8万大军云集东部边界,准备攻击俄军后方,并多次向俄发出通碟。俄国虽在战争期间进行过外交努力,试图与丹麦、瑞典、普鲁士等国结盟,但均遭拒绝。因此,克里米亚战争实际上是俄国同英、法、土、奥、撒同盟的交战,即孤立的俄国对欧洲数强的较量。这也是俄国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的性质,
第一,对俄国和英法双方来讲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对于土耳其来说则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
第二,这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与落后的农奴制度之间的一场较量。
二、战争持久的诸多因素
克里米亚战争交战双方强弱分明,正常情况下,战争会在短时期内结束。然而,战争开始于1853年夏直至1856年春才结束,历时近3年之久。究其原因,大体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战场范围较大。克里米亚战争有3个重要战场:巴尔干半岛、克里米亚半岛和高加索。其中决定性的主要战场在克里米亚,故称克里米亚战争。此外,在波罗的海、白海和远东也曾发生零星战争。如此广大而复杂的战场范围,是导致战争持久的客观因素。
第二,俄国因素。首先,俄国蓄谋已久。镇压了1848年欧洲革命后,沙俄享有世界宪兵的“荣誉”。沙皇尼古拉决定利用当时的地位和时机,实现建立世界帝国的野心。在争霸世界的斗争中,沙俄一直把南下征服土耳其帝国、夺取近东和巴尔干作为头等战略目标,于是沙俄精心准备,调兵遣将,将大量兵力集结于巴尔干半岛附近,这为后来的克里米亚战争赢得了暂时的主动。其次,俄国具有一定的军事实力。自彼得一世实行军事改革后,俄国的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加之历代沙皇的扩张战争,使俄国积累了一些作战经验。这样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俄国已具备一定军事实力。如1854年10月的塞瓦斯托波尔防守战中,俄军强大的海岸炮火的有力还击,迫使联军推迟进攻。在其他的一些战役中,俄军常依仗优势兵力多次冲垮联军阵线。尽管战争以俄国的失败告终,但它毕竟阻止了联军的速胜势头。再次,俄军在某些战役中,不时采取相宜措施。如塞瓦斯托波尔一战中,俄军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加强防御。在要塞临海一面已有强大的海岸火力的条件下,仍将五艘旧战列舰和两艘巡航舰横向沉没在北湾入口处,其余舰只随时待命,有效地阻止联军蒸汽舰迅速突进港内。上述几点,是造成联军陷入持久战的另一个客观因素。
第三,英法因素。对联军而言,这是战争持久的主观因素。
首先,战争伊始,英法对土耳其援助不力。俄土战争的第一仗,俄军就遭败绩,而此时的英法没有给土军以强有力的援助,趁势联合攻击俄国,相反,他们却压制土耳其同沙俄“谈判”、“解决争端”,致使土耳其行动犹豫,贻误战机。沙俄重新集结军队,并歼灭停泊在西诺普港口的一支土耳其舰队,控制了黑海的制海权。1854年3月英法才对俄正式宣战。
其次,联军进攻软弱,指挥失误。对俄宣战后的近半年时间里,英法的进攻是软弱的,它们力求把军事行动主要限于黑海沿岸地区而不进攻沙俄的中心要害地区。联军的舰队常常只是以远距离炮轰一些港口和据点来夸耀自己的胜利。一直到1854年秋,联军才开始真正进攻。战争指挥中,英法联军又常犯一些战略性错误。如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俄军舰队被封锁在此地,而联军未曾充分利用俄军城防甚差并在阿尔马战败之机,下令部队强攻直取塞城,而宁愿围攻,致使俄军得到喘息机会,加固城防进行坚守,于是出现了持续11个月的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围攻战。
再次,英法联军内部时有不和。英法联军内部因某些分歧导致矛盾,这就使他们很难协调一致,有力打击俄军。如,1855年5月法军司令康罗贝尔将军与英军司令拉格朗不和,法军司令辞职。同年,法国由于与英有分歧,且国内局势不安便与俄国开始秘密谈判。虽然法俄私下谈判未能终止战争,但它削弱了对俄的打击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战争的结束。
三、战争的其他影响
克里米亚战争是19世纪中期欧洲近代战争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除中学历史教材所述两点外,还具有以下诸多影响。
第一,对土耳其。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交战双方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根据会议和约的有关内容,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独立与领土完整得到欧洲的集体保证。这样使奥斯曼帝国得以延续数十年。
第二,对撒丁王国。撒丁的统治者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加入联军集团对俄作战,取悦了英法,特别是法国。这使撒丁王国在随后不久的完成意大利国家统一的战争中,赢得了法国一时的支持。
第三,对中国,克里米亚战争虽发生在欧洲,但其影响波及到中国。首先克里米亚战争使俄丧失了保持数十年之久的欧洲霸权,俄国南侵的势头被迫停止。然而战争并未给俄国以毁灭性的打击,战后的和约又一时限制了俄国的南下活动。于是战后沙俄开始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并把扩张的重点放在相对贫弱的东方亚洲地区。在1858年到1864年间,沙俄从中国割去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造成深重的中华民族灾难。其次,随着巴尔干问题的暂时解决,英法便把注意力重新投向中国,并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不久寻找借口联合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四,对欧洲的格局。克里米亚战争打破了欧洲国际力量的旧平衡,建立起法国拥有欧洲大陆优势的格局。这种新的格局基本上保持到1870年。克里米亚战争也是后来数十年欧洲大国之间斗争的新起点。普法战争、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才导致欧洲出现另一种政治局面。